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温州:全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温州样本

2018年06月21日14:34 | 来源:中国环境报
小字号
原标题:温州:全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温州样本

  蓝天碧水映江桥 摄影:张锦显

  五水共治、大拆大整、大建大美……温州城正在增颜值、提品质。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通过规范有序的环境管理,改革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广泛发动公众参与,绘就了绿水青山的美丽温州画卷。

  ●绿水青山绘就美丽

  “青山青,绿水绿,蓝蓝天空白云白。轻风拂斜阳,白鹿衔花绕古城,城里城外好风光。”《温州环保之歌》的婉转曲调勾勒出一幅以绿水青山为底色的美丽温州图景。

  “美丽”背后,也曾有过转型的阵痛: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2003年达到峰值,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2006年达到峰值。在片面发展经济与绿色发展之间,温州市做出了抉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把“自然生态环境更美”作为奋斗目标之一;2017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温州样本”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奋斗目标,坚定自觉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坚决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攻坚战。

  2016年以来,温州市区空气环境优良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今年1~5月市区大气环境优良率为93.4%,居全省第一;PM2.5浓度从2013年的58μg/m3下降到2017年的38μg/m3,居全省前列。

  2017年度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显示,温州市为优秀。水环境改善的背后,是温州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消除垃圾河344条666公里、黑臭河471条627公里;完成全市4万多个入河排污口、1245家涉水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口及44个重点入海排污口整治,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平原河网水质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明显下降;近岸海域水质全省最好,瓯江、飞云江常年保持水质全优,鳌江由重污染水系提升为良好;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生态综合处置中心、西向生态填埋场等重大环保设施建成投用;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省重点监控企业监测达标率均为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绿水青山的美丽温州地图悄然绘就时,温州市已然成为安居、创业、度假、养生的理想居所。

  ●规范有序塑造美丽

  为了改变原来“低小散乱”的产业特点,温州市启动大拆大整、重污染行业整治、严格执法等举措,促使企业规范有序绿色生产,不断提升美丽温州颜值,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汰劣扶优、祛旧扬新,以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在大拆大整期间,大力推进“四无”生产经营单位环保专项整治,共排查环保领域“四无”对象2.26万家,完成整治小作坊1.03万家,关停取缔1.55万家,查封扣押410多家,限产停产930多家,有力确保了重污染行业整治向纵深推进。同时,大力发展环保、健康、旅游等绿色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转变。

  2012年以来,温州市启动电镀、造纸、合成革、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等共两轮13个重污染行业3003家企业整治提升,目前2865家企业已经整治到位。

  温州市不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扎实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据统计,全市环保部门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977件,行政拘留192人、刑事拘留1249人,有力打击和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今年5月,环境执法与司法协调联动办公室正式启用,公检法环保4部门的联动进一步加强,持续打造“最严环保执法城市”。

  然而温州市并不满足于重拳治污,还要示范创美。目前,已创建国家级生态县3个、生态乡镇(街道)35个,省级生态县6个、生态乡镇(街道)109个。2016年,洞头和泰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永嘉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技术核查。2017年,充分利用温州市的生态本底资源,打造美丽温州示范工程,共设置印象樟里、三垟漫滩、半屏金岙等10个类型14个具体项目,目前已初具规模。

  此外,温州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建立了“四个四”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及普查机构、普查对象、第三方机构和各类社会力量的志愿参等四方协同作用,做好基库初查、镇街筛查、增补追查、实地访查工作,“温州经验”获得生态环境部表扬,并在温州市召开全国现场会,温州市申请成为污染源普查试点城市。

  从“大拆大整”到“大建大美”,从“低小散乱”到规范有序,这是温州城市转型升级的一次有力见证。

  ●改革创新增色美丽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了美丽温州建设的内涵。

  去年3月,温州市开启环保行政许可“最多跑一次”改革与“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环评审批工作。通过精简办事手续、机器网络和移动终端审批等方式,25项环保事项件件实现了“最多跑一次”。与此同时,企业新建项目环评审批事项缩减了80%,节约企业50%以上的环评开支。仅去年一年,上万件环评事项经受理,惠及企业数千家。

  同样,温州市各地享受到机制创新带来的红利。去年,为解决企业排污问题,瑞安市创新排污权指标市场化机制,开展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完成征收入库1755万元,催生了污染资源新价值;泰顺县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摸清了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生态资源发展蓝图跃然纸上。

  温州市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构建有利于生态环保工作的制度体系,取得10项改革成果——在全国较早探索市级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在全国较早开展环境应急预案抽查工作;在全省率先构建了美丽建设考核和美丽生态示范系列创建;在全国地级市较早成立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环评体制市场化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河道河长、警长、督察长“三长合一”制度;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河道整治责任追究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环境报表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排污总量基本账户;在全省率先推进完成省级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环境标准”审批改革。

  ●全民参与守护美丽

  温州市以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诉求为出发点,通过公开环境信息、丰富参与途径与载体、广泛发动社会组织等措施,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宣传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行动,让美丽环境永驻。

  积极推进信息公开,不断优化公开载体。不仅用好传统媒体,还充分发挥自媒体、新媒体矩阵作用,树立了“温州环保”新媒体品牌,强化信息公开和发布工作,荣获“中国十大绿色环保主题微信公众号”等荣誉。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公布的120个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指数)的评价中,连续多年排名前列,2015年度、2017年度均列榜首。

  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参与途径。以六五环境日、“6·30浙江生态日”为抓手,连续八年组织开展温州特色“生态文化月”活动。组建以专家、学者等为核心的“温小保”讲师团,走进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宣讲专业环保知识,提升全社会对环保事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自2014年起,连续五年开展“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组织公众参观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和垃圾发电厂等设施,市县联动同步组织开展公众开放活动。建设“美丽温州之窗——温州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三大攻坚战和“美丽温州”建设为主线,以公众参与为亮点,用环保VR等科技手段开展环境教育。

  全面引领,构建环保统一战线。温州市有着100多家环保组织2万多人的“百团万人”环保志愿者规模。市环保部门组织开展了环保公益创想、环保公益创投行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活动,强化对民间环保组织的支持力度,不断提供资金、宣传、政策等支持。去年注册成立温州市环保志愿者联合会,有效整合全市环保志愿者队伍,带动全社会参与推动环保难点重点工作。

  温州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仅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也提升了公正对环保的关注、理解、支持和参与。

  温州将进一步构建好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美丽中国的“温州样本”将更加生动而具体。 (刘卓谞 章松来 周洛嫣 焦婉璐)

(责编:张桂贵、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