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首都功能新定位下的“首农之变”

——首农食品集团转型发展见闻

胡然然
2018年06月25日08:36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承德三元金星鸭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养殖户。资料图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的确立,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北京城市发展新格局。首农食品集团作为首都的老牌国企,其基层农场和传统农牧业也面临着“疏解+转型”的双重任务,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华丽转身”?请看本期打造都市型现代农场的“首农答卷”。

 

  每天下班回家前,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女士都要去超市买上5袋三元巴氏杀菌鲜牛奶作为第二天的早餐。“我从小喝三元的牛奶,现在我的孩子还在喝,喝习惯了,主要是对三元的品质很放心。”不止是三元牛奶,还有华都鸡肉、八喜冰激凌、金狮酱油……首农旗下的这些品牌商品是首都市民餐桌上常见的“老朋友”。

  2017年12月15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对首农集团、京粮集团、二商集团三家国企实施联合重组,重组后的首农食品集团,资产、营收双超千亿,拥有三元、华都、八喜、古船、古币、绿宝、六必居、王致和、月盛斋、金狮、龙门等一大批中华老字号和知名品牌群,成为首都市民名副其实的“米袋子”“菜篮子”“奶瓶子”和“肉案子”。

  这个正朝着“千亿首农、美丽首农、法治首农”战略布局进发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不仅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还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首农前身是1949年9月成立的“平郊农垦管理局”,下辖多家农场,六十多年来一直肩负着“立足农业、服务首都”的历史使命。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北京市积极谋求新型发展模式和发展格局的同时,首农的传统农业布局以及旗下的基层农场也在发生巨变。

  产业疏解转型

  要腾笼换鸟,更要凤凰涅槃

  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明确了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四年多来,北京市围绕城市新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正在实现深刻转型。

  而随着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环境整治力度的持续增强,传统产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更为严峻,转型环境日益迫切。疏解非首都功能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首农旗下各个基层农场发展的前提与战略任务。

  由于历史原因,首农南郊农场形成了近200万平方米手续不完备的建筑及违法建设,成为北京国企系统的“疏解大户”。“阵痛肯定是有的。在疏解整治工作中,我们面临着巨额拆迁资金缺口和寻求企业发展出路这两大难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一边加快疏解腾退担当起国企的社会责任,一边为彻底挥别‘瓦片经济’、实现农场转型发展寻求政策支持,还委托了专业机构研究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南郊农场场长刘建波告诉记者。

  如今,南郊农场正式被列为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试点单位,标志着南郊农场搭上了北京市改革发展的快车。按照新的发展规划,南郊农场将利用拆除腾退土地打造“两园三区”,即和义体育休闲健身公园、西毓顺文化创意公园以及首农紫谷庄园农业观光区、首农红星集体农庄农业观光区和首农第六产业园区,构建起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首农还重点对一些具有工业遗迹的老旧厂房、仓库进行升级改造,发展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等产业,形成环五环高端产业园区体系,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凤凰涅槃”。如地处朝阳区的双桥农场对原胜利建材水泥库这个亚洲最大的水泥筒仓群和粉料仓储基地进行设计改造,打造了极具工业特色的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将具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原三元食品乳品一厂的废弃厂房改建为E9区创新工场,吸引了众多文创、科技企业前来入驻。

  农业美丽升级

  来都市农场尝农味、享农趣

  “首农旗下的农场一直担负着北京的农副产品供应保障任务,但是过去只作为供应基地并不对外开放。近年来,首农食品集团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调整,不仅作为北京市民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还承担起了都市型现代农场的职能,满足市民的观光休闲需求,逐步将农场对外开放,打造‘美丽首农’。”日前,在“美丽首农·2018赏味樱桃季”启动仪式上,首农食品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傅鹏介绍。

  “美丽首农”什么样?傅鹏认为,就是要打造产业优良、环境优美、生活优越的都市型现代农场,突出农业的生态和文化功能,重点发展集农业观光、农务体验、特色庄园于一体的农业休闲业态,打造环五环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圈,服务首都市民对农业休闲体验的需求。

  进入6月,芒种已至,仲夏开始。何为芒种?田野里,这是个忙碌的季节,北方农民忙着割麦,南方农民忙着插秧。但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节气农时已失去了实用价值,只剩下遥远的文化符号意义。

  6月16日这天,家住北京大兴区的多多小朋友却真切体会到了芒种之“忙”。在红星集体农庄举行的“麦田守望者”家庭亲子活动中,多多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打麦、扬场、抢运公粮,还听了老麦客讲历史、看收割机割麦,“金色的麦浪很好看,我最喜欢那个巨无霸收割机了。”带着草帽、拿着麦叉的多多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这边麦浪滚滚,那边薰衣草花开正香。在位于丰台区的首农紫谷伊甸园农业观光区,绵延如浪的薰衣草、马鞭草等几十种花卉争奇斗艳,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漫步花海绿丛,登临山水栈道,驻足林荫曲径,你很难想象就在5年前,这里还只是永定河畔一片盗挖砂石屡禁不止的荒芜河滩。如今,占地千余亩的紫谷不但实现农产品种植、观光旅游、科普健身、社会服务等功能有机结合,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对于保护永定河生态系统、发展永定河水岸经济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能量辐射带动

  激发京津冀协同的“化学反应”

  长期以来,京津两地产业集中,导致“大城市病”突出,而周边地区却“营养不良”,存在不少“发展洼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三地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资源优化利用的必然。

  随着北京主城区产业禁限提速,企业向津冀的投资也在转移加速。首农食品集团拥有出资企业551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北京市级龙头企业17家,主要集中在畜禽养殖和食品加工行业,这些龙头企业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首农食品集团抓住津冀两地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时机,有序推动了养殖业、食品加工业、蔬菜种植基地的整体转移。在搬迁转移过程中,将首都国企在资金、人才、经验、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津冀地区土地、资源、环境、政策优势相结合,使得首都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与提升当地现代农牧业水平等目标得以同步实现。

  位于承德市滦平县的三元北京鸭产业扶贫项目,年屠宰加工北京鸭500万只,通过“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养殖户2000余户,解决农民就业岗位5000余个,年增加农民收入15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2018年5月,首农食品集团在河北省行唐县投资2.3亿元建设的100万套蛋种鸡示范园区开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单体最大的蛋种鸡项目,不仅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商品代健母雏8000万只,而且将促进当地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蛋鸡养殖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并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359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这些只是首农食品集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与多地市开展合资合作的一个缩影。迄今为止,首农食品集团已经在天津、河北建设了30多个投资项目,投资额已超111亿元,带动当地超过20万人增收致富,预计未来投资额将超578亿元。

  除项目投资、基地建设这些合作模式之外,首农食品集团为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拿出了更多的真招、实招,如充分发挥畜禽良种以及食品加工等方面的科技领先优势,实施了多个科技支援项目,将集团拥有的优良奶牛、北京鸭、蛋鸡品种带到贫困地区,通过扩大良种覆盖率,提高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驻场指导、技术讲堂、服务上门等形式,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科技素养和致富能力;充分发挥首农食品集团在品牌、管理、渠道和营销方面的优势,为津冀贫困地区农产品提供各类在京销售产品的检测、品牌背书、销售渠道共享等支持平台,搭建产销衔接的桥梁。

(责编:张桂贵、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