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探索者”的驻村实践

2018年07月16日08:04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乡村振兴探索者”的驻村实践

手机上点开“昌汉白村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微商城”,页面上“琳琅满目”的鱼蟹、果蔬、米面等农村土特产鲜香诱人,一行“亲,请支持一下农村电商”的小字也很触动人心。这些页面、图形、内容的设计,出自一位1989年出生的小伙杨恒之手,他的身份是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

村里来了个“账本”书记

巴拉贡镇位于杭锦旗西北,是人们印象中最穷、乱、脏的地区,而昌汉白村又是“西北的西北”,“村部倒塌破烂,支部软弱涣散,村民散沙一盘” 。2016年6月,带着满腔热忱来村里挂职的杨恒,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摊场。而村民们说他是个“花架子”,呆不了几天就走,不指望他办啥事的议论,却激发出他非干出点儿名堂的决心。

杨恒到村里一转,看到的是房前屋后垃圾乱扔,屎尿乱倒。这么个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哪来脱贫致富的心气儿呢。杨恒挨家挨户把妇女们招呼出来,带领“娘子军”进行环境大整治。她们边干、边怨、边指责,自打这以后再也没有一家乱扔乱倒,村容村貌渐治渐新,杨恒的土办法产生了奇效。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杨恒对全村462户常住户进行走访,了解了村民们想发家致富的愿望,也梳理出不能只拿真金白银接济贫困户,而是要让大家动起来,通过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思路。他提出了利用优势条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思维,发展农村电商的想法,可一开始就被村干部和村民认为是“太遥远”的事情。

为打消大家的疑虑,杨恒带领昌汉白村党员和村民共47人,赴陕西省洛川考察苹果种植项目和村集体经济葡萄种植项目;带领村“两委”成员赴北京参加中国扶贫日系列活动,学习借鉴外地的致富经验,■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并与北京的果园村、福建的蓉中村开展党建、扶贫结对帮扶活动。

一方面他带领昌汉白村5名党员率先做起农村电商,注册了杭锦旗美丽乡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昌汉白公社”农产品品牌,并采取“微商城、微直播、微社群”三微模式,鼓励贫困户和农民加入到电商。另一方面,考虑到村里人均不足3亩地的实际情况,鼓励农户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开心农场”等精细化农业模式。

杨恒白天忙完工作,就利用晚上时间,逐户到贫困户家算家底。他的“账本”已精算出30户贫困户的收支账。

6月5日晚,记者跟随杨恒来到曾是国家级贫困户的石生华家。

翻开杨恒的“账本”,记者看到2018年4月8日所做记录。在石生华家的基本情况和扶贫措施下面,详细列出他家的产业发展规划:电商订单糖糯玉米2亩,收入7000元,生产支出1792元,收益5408元;种植大田玉米6亩,收入9600元,支出3372元,收益6228元;养殖方面,27只羊,出售3只羊羔收入900元,计划冬季出栏10只肉羊,可收入7000元,领取补贴1000元,除去3000元的饲草料钱,收入5000元……

一笔笔收入、支出,杨恒都为老石细算下来。后面还记录着他家目前的生产生活困难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杨恒一边与石生华老两口核对着情况,一边拉着家常。老石边听边不住地点头,“有这样的书记帮衬着,我们还愁啥呢……”听得出老石的声音微颤,动了真感情。

书记领头干全村都“触电”

6月6日, 记者走进昌汉白村的村支部,感觉像走进了一个电商工作室。

一排排展示柜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优质农产品:布袋子里的面粉、竹篮里的土鸡蛋……散发着乡土气息,这就是杨恒追求的“原汁原味、土里土气”。

昌汉白村地理位置好,有很好的交通优势,在村里大桥头一招手,长途运输车就停下来。一天时间,农产品就能跑到临河、乌海、陕西等地。同时,这里的气候条件好,再加上两边都是沿黄河农区带,特别适合种有机果蔬,这些在杨恒眼里都是发展电商的优势条件。

“现如今,昌汉白的电商已经是家喻户晓,连80岁的老汉都知道,在那个上面可以卖自家的土鸡蛋。”杨恒得意地告诉记者。

“咱村老百姓不用进城就能在网上购物。”“自产的新鲜蔬菜、瓜果粮食都能从平台卖出去。”“在这平台上,还能网上交费哩,真方便。”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说。

昌汉白村有名的“破落户”张民生是村里第一个“触电”的人,如今他和杨恒的感情可是不一般。

走进张民生家,他正忙着改装滴灌设备。瞅见杨恒,立马热络地招呼起来:“你这大学生,快来看看我改进的滴灌设备咋样,给咱提提意见……”

眼前这勤快的老张,之前可不这样。由于他家里地少,一年没啥收入,全家只能靠借钱糊弄生活。因此,他对生活灰心丧气,破罐子破摔,整天喝酒撒怨气。自从杨恒让他当了“糖玉米”代言人,“触电”后捞到了第一桶金,就开始闷着头好好干。

让贫困户作农特产品“代言人”,也是杨恒使出的一个招数。如今,在他的发动下,昌汉白村的许多贫困户都成了农产品代言人,不仅增强了发展信心,也激发出强烈的发展欲望。

杨恒在鼓励贫困户开展订单销售糖糯玉米、西瓜、土鸡等农副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展电商延伸社区综合服务,重点抓乡村物流、乡村旅游、劳务输出、电商培训等工作。还挖掘和研发包装了“超甜西瓜、农家自酿葡萄酒、四季奶茶”等一批网销主推商品,带动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鼓励贫困户入股加盟或到企业务工,发展种植、养殖和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在拉长产业链的同时,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2017年,昌汉白村党支部电商扶贫中心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带动起6个专业合作社、8个家庭小作坊,培育党员电商中心户3户,带动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1500元。全村3年40户贫困户脱贫38户。

“这小伙儿不嫌弃我们农民土,还有思路,真办事,来了两年就让村里大变样,不服他服谁?”张民生拍着杨恒的肩膀亲近地说。

扶贫书记为民“讨福利”

杨恒为了自己的事情拉不下脸,可是为了村民和村集体的事情却是想尽办法,费尽心思。

有人戏称他为厚脸皮的“讨吃”书记,听到这样的称呼,杨恒不好意思地笑着直挠头:“为了改善村民生活生产条件,为了村里的发展,就算当这个‘讨吃子’我也愿意。”

的确,为了昌汉白村的发展,杨恒到处“化缘”,为村里“讨”回了不少福利。

为了全力推进电商扶贫工作,杨恒先后争取到电商扶贫专项资金20万元,完善了昌汉白村党支部电商建设和培训室建设,把原本破旧的村部变成富有生机的电商党支部。

为了解决灌溉渠道老化破损的问题,杨恒一项一项对接上级主管部门,为昌汉白村争取“一事一议”建设专项资金70万元;争取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新打机电井6眼,配套完善了水泵、井房和渠道……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致富看支部”。两年的驻村工作,让杨恒深切感受到,只有村里富起来,才能树立起威信,才能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于是,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人员,做出“让村里富起来”的承诺。

杨恒带头主动走访爱心企业,引进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鼓励爱心企业采取“村集体+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建设300亩经济林、100亩开心农场、1700亩葡萄等特色种植项目,同时结合地域条件建设完成特色加工坊和草颗粒饲料厂。

结合电商的消费式扶贫模式,昌汉白村先后引进内蒙古千牛服务集团、内蒙古终点物流、杭锦旗苏里格玻纤维公司、杭锦旗新圣天然气公司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销售农产品15万元。

内蒙古终点物流为了全面支持昌汉白村的电商工作,还资助了一辆小型箱式货车用于物流配送。这让杨恒兴奋不已:“搞电商,有自己的物流车才带劲儿。”

杨恒对记者坦言,一头连接新型经营主体,一头连接贫困群众,电商扶贫服务中心是以盘活农产品销售为核心,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到更多的增值收益,更快脱贫致富。

杨恒的微信名称是“乡村振兴探索者”。很显然,这是他的追求,更是他为之奋斗的实践之路。(记者 包塔娜 王玉琢 赵娜 郝雪莲)

(责编:王瑶、张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