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哈乡:不再守着“金山”受穷

2018年07月20日08:17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哈里哈乡:不再守着“金山”受穷

图为钓鱼台湿地公园。

“青砖白墙黑瓦,木门绿菜篱笆,夕阳西下,小院风情如画。”

傍晚时分,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扣花营村美丽农家院,满蒙特色的民居、各种绿油油的蔬菜……质朴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农家院女主人罗晓艳热情地介绍:“这是小白菜,那是茄子……”足有七八种,“门前地里还有呢,去看看吧!客人们来了也是最喜欢到地里摘菜。”向外一望,一大片菜地铺展着,绿意盎然,顿觉神清气爽。

罗晓艳现在以这块地为宝,2016年之前却是对地发愁的。“以前就是种玉米和土豆,8亩地,5口人,年收入还不到1万,日子过得紧得很。”即便如此,她家在当时的哈里哈乡也算得上中等户。

“守着金山受穷!”哈里哈乡党委书记王华直摇头,“我们乡有27.6万亩和塞罕坝犬牙交错的林子,有繁花盛开的草场,是滦河支流伊逊河的发源地,生态非常好,但过往车辆都不减速,不往两边看,因为我们乡村容村貌破旧、粪便垃圾成堆,没有基础设施。”

2016年,河北省全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哈里哈乡抓住机会,确定了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脱贫攻坚、乡村旅游、区域综合开发相结合,建设秋狝文化与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思路。然后,紧锣密鼓地修道路,埋管线,建设施,改民居,美环境。罗晓艳就是在这一行动中改造了三间破屋,清理了房前屋后成堆的垃圾。

王华很自信,“我们是塞罕坝的南大门,距塞罕坝也就20分钟左右的车程,每年有数十万游客从这里上坝,而且以后坝上不让增建宾馆,我们有特色,干净又便宜,不愁没有客人。”

事实也是,罗晓艳的农家院2017年一开业,就遇到了“人很多住不下”的问题。为此,在政府的引导协调下,她和隔壁两家不能自己办农家乐的贫困户携手发展。“隔壁家公公瘫了9年,孩子上大学了,没有精力和条件办农家乐。我们帮她改造房子,在她家住,在我家吃,完了给她分红。”王华说,“一带二”“二带五”的帮助方式已在哈里哈乡普遍推行。

虽说不愁客源,但为长远计,哈里哈乡和承德市文联组织了京津冀“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慰问演出活动,2017年5月,“京津冀文艺家之家”在哈里哈乡皇家猎苑小镇揭牌。“我们邀请文艺家到哈里哈乡来座谈、考察、采风、创作,挖掘当地的历史人文底蕴,以文艺助力扶贫、助力旅游。”

在哈里哈乡83号村一家农家院里,5位从北京来的客人正在沐风笑谈。他们是怀柔诗词楹联学会的成员,其中徐老师是第二次来,“这里空间宽阔,风是清凉的,真正体会到了惠风和畅,住着很舒服。”王老师张开双臂道:“感觉像在飞,太好了!院落整齐,仿古建筑很有特色,院大宽敞,加上小菜园子,美哉!”

不到两年时间,哈里哈乡的农家院从4户增加到120多户。2017年,接待游客16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约500人实现脱贫。

“现在,不用乡里引导督促,村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都是按高标准来。”王华说,乡里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建设钓鱼台湿地公园、皇家猎苑小镇、万亩花海、有机富硒马铃薯示范基地等项目上来。“让游客以后不光在我们乡吃住,还能有得玩有得买”。

随着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的贯通,哈里哈乡对旅游致富更加充满信心。哈里哈乡三义号村村民李永乐边拎着一袋垃圾走向垃圾桶边说:“想不到生活了半辈子的穷山沟,没用两年时间,就变成了现在这么漂亮的地方。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建起来了,我们更要爱护环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还指望着吃‘旅游饭’呐!”(记者 颉亚珍)

(责编:王瑶、张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