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为美丽乡村建设“补短板”

2018年07月31日09:02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为美丽乡村建设“补短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长期以来,由于意识不足、缺少经费等原因,农村垃圾、人畜粪便及污水处理等长期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加之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较弱,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短板。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可从以下方面重点发力。

地方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后作出的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顶层设计,需要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按照《方案》要求稳步推进,重点解决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问题。

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运营长效机制。一是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维及监管机制。目前,我国具备相关条件的村镇都配备了村集体或家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的前期处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大部分乡镇还没有制定运维管理的日常工作制度,日常维护主体的分工还不明确。因此,有必要以乡镇为单位,因地制宜,加快制定运维工作制度。此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使用的监管机制缺乏。有条件的区域安装了村集体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但很多并未投入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监管机制和后续运行资金。因此,要加快建立一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控体系。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堆放点设施维护机制。目前来看,农村垃圾堆放点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农村,也配备了一定的垃圾转运人员,但堆放点设施的维护并没有制度化落实到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县级政府应尽快完善生活垃圾堆放点设施维护机制。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体系。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农业经济模式,早已在我国有条件的区域开展,比如“养猪+沼气+发电”模式、“规模养殖+沼气发电+绿色种植”模式、“规模养殖+沼气发电+绿色种植+工业旅游”模式等。这些发展模式促进了我国农业向绿色经济发展,但还需要继续发力:一是继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未来美丽乡村建设,要有生态产业做支撑,要让村民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农村要开展以乡村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而增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二是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要借助新媒体、自媒体提供的服务体系,在信息获取、农村物流、销售渠道拓展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模式在乡村得到发展。未来,农民不仅要会“种地”,更要会“卖产品”。(王昌海)

(责编:张玫、张桂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