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深度”

2018年09月17日09:05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深度”

  省政协重点提案督办会上,政协委员直击痛点、真诚建言——

  省政协委员直击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产业振兴的重点和“痛点”在融资

  农产品加工业不足是最突出短板

  乡村振兴不能都挤旅游一条道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下,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与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相比,在农业产业规模和产业融合程度上仍有差距。

  差距何来?“农业生产与种子采购、种植管理、肥料供应等前端融合较好,但向后端深加工产业融合的方式少;农业产业园或农业示范基地与旅游等相关产业横向融合不充分;缺乏利益联结机制,融合发展的关系不稳定……”民革四川省委在提案《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助推我省乡村振兴》中剖析。该提案被列为2018年省政协重点提案之一。

  9月10日,省政协农业委员会召开重点提案督办会。面对提案办理单位省委农工委负责人,在场的省政协委员直击当前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真诚建言:“产业融合发展不能融在表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真融合、深融合。”

  政府规划不能替代实施主体

  据省委农工委副主任唐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地纷纷编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规划,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着力推进从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组团式发展。

  对这些举措,省政协委员、农业委副主任张远国提醒:政府规划不能替代实施主体。

  张远国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组织实施产业规划,茶花、桃树一种就是几百亩,农民则抱着“政府喊种我们就种,反正有政府管”的想法在干。“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让参与主体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张远国及杜春明、赵磊等省政协委员认为,农业产业融合必须充分发挥参与主体和市场的积极作用,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产业振兴的重点和“痛点”在融资。他们建议政府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快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使农业产业融合成为吸引资金的洼地。

  改善“头”大的产业链

  “我省某市种植柑橘200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5。请问销路在哪里?”督办会上,赵磊抛出问题。

  省政协委员孙力民也想提这个问题。他指出,农村的供给一定要由城市需求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首先比例要掌握好,不要头做得太大,后面却跟不上。否则就会造成一产过剩,好东西烂在地里这样令人心痛的景象。

  “头”大的产业链背后,是四川农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农产品加工业的不足,尤其是精深加工。数据显示,全省农产品加工率在30%左右,全国平均为40%-50%,而美国、加拿大、法国是90%,日本是85%,韩国是75%;从加工增值看,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3-4.5倍,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平均增值30%,四川仅为25%左右。

  以大米为例。日本的大米加工品种有300多种,仅利用米糠就能生产出10多种食品和工业用品,而四川米糠有效利用不到20%,且大部分被加工成饲料。

  “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要延伸农业纵向融合深度。”民革四川省委建议从3方面着手:构建“农户+基地(专合组织)+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零售企业”的农业联合体,形成以加工为核心,供、产、加工、销一体的管理模式;以政策引导,构建多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提升农产品品质。

  新型业态不是只有“农旅”

  成都的“农家乐”很多。不过,在成都市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三农委员会委员张燕看来,该市的乡村旅游还存在规模小、特色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加强横向融合。

  “乡村振兴不能都挤旅游一条道。”与会的省政协委员指出。

  据相关机构研究,目前我国最多只有不到5%的农村具有挣城里人“乡愁钱”的可能,但当前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省地域广、地区差异大,再加上不同产业特点不同,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委员们建议,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可以挖掘农村文化景观、农事活动、传统村落等人文乡土资源,开发多元涉农产品;可以积极引导构建融旅游、文化、康养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民革四川省委建议,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土地认租”新模式,客户通过在线认租土地,并将认租土地交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管理,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实现实时监控和线上销售。(陈婷)

(责编:张玫、张桂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