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造血贫困户 筑产业根基 发挥“乡贤”影响

临泉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2018年09月26日20:4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李彤)安徽省临泉县位于黄淮平原西南端,古称沈地,是历史人物姜子牙、蔡文姬的故里。如今的临泉县在摆脱贫困的路上攻坚拔寨,通过创造就业岗位、推动产业发展、发挥“乡贤”积极影响,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上见实效,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

“森林抚育岗”造血贫困户

“俺家条件苦,老母亲多病,孩子又多,我照顾老母亲没法外出打工,党委政府不仅帮助把俺老母亲治病的钱给报销了,还给俺找到森林抚育员这么好的工作。”说起生活的变化,村民孙建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孙建涛是大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患多种疾病,不能下床行走。由于要照顾母亲孩子,孙建涛一直无法外出打工,两个孩子还都在上学读书,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

2018年,经过村级推荐、镇级审核,孙建涛成了一名乡镇森林抚育员,负责巡查抚育大徐村80亩树林,春天负责补种树苗,夏天对树木进行整理,日常对树林进行割灌除草修枝,并巡逻防止有人偷伐破坏树木,每个月可收入3800元。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乡村,为响应国家全面提升天然森林资源保护水平的号召,白庙镇根据每个村的森林面积配备了森林抚育员,并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且无法离乡的人员中选取。在成为森林抚育员之前,林业站为他们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帮助其学习专业森林抚育知识。

多举措助推产业发展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稳定脱贫的保障。今年以来,白庙镇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发展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有效出路,全力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特色产业加工带动,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品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特色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协调贫困户种植“新麦26”优质小麦,并与面粉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在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上,依托岗上遗址文化和鲁阁村克伟葡萄采摘园优势,以鲁阁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通过景区景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组织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房屋资产入股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鼓励支持贫困户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旅游服务和产品经营创收保脱贫。

在现代农业产业带动上,白庙镇重点扶持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优势种植产业。推进传统畜牧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生态化发展,全镇规模养牛场2个,养羊场16个,养猪场3个,现代化养鸡场5个,通过示范带动、小额信贷、合作分红等方式,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发挥“乡贤”作用助扶贫

提高乡村的治理能力,是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今年以来,白庙镇积极引导乡贤群体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组织乡贤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本村摸底子、结对子、出点子。

上述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强化政策宣传,为精准扶贫营造氛围。白庙镇组织群众基础好、沟通能力强的乡贤通过入户访谈、专题座谈、等形式把党的各项扶贫政策、上级工作意图及时“下达”,并通过不同形式将基层情况、群众意愿及时“上传”,积极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政策法规解释、矛盾纠纷化解、各方利益协调、群众情绪疏导等工作。

强化监督指导,为扶贫工作出谋划策。镇上引导乡贤在扶贫领域发挥监督和促进作用,当好精准扶贫“顾问”。切实引导组织能力强、传统作风优的乡贤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扶贫户宣传扶贫政策,制定帮扶计划,鼓励发展产业,通过思想上“引”、经验上“传”、工作上“帮”、作风上“带”,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光添彩。

强化资源挖掘,为脱贫攻坚增添活力。乡贤组织的“五老”协会,老年歌舞团等具有人脉广,蕴含着丰富经验、智慧的人力资源,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熟悉基层情况,了解基层需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利用乡贤的资源优势,引导社会影响大的“五老”在开展扶贫结对、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发挥作用。

(责编: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