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西藏米林县:村里有能人  致富有希望

——记米林县派镇吞白村村民德吉旺姆

2018年10月09日08:22 | 来源:西藏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村里有能人 致富有希望

  雾如薄纱,云如哈达。我们沿着盘旋曲折的环山公路,顺雅鲁藏布江蜿蜒迂回而下,来到了米林县派镇吞白村采访。

  滔滔江水,见证着雅鲁藏布大峡谷所有的诗情画意和这块土地上所有的努力与收获。

  在吞白村坐落着一家依山傍水的农庄——公尊德姆农庄。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与中国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隔江相望,是拍摄南迦巴瓦峰全景与江中倒影的最佳地点,也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住宿、餐饮、休闲的最佳场所。

  33岁的吞白村村民德吉旺姆就是公尊德姆农庄的发起人,也是远近闻名的乡村能人。

  德吉旺姆从小家境困苦,因父母离异,家里9个孩子全由妈妈一手带大,这造就了德吉旺姆从小吃苦耐劳、懂事顾家、敢于担当、团结友爱的品格。14岁,她就和母亲用家里唯一的260块钱在村民的帮衬下筹办了全村第一家小商店,并独自开着拖拉机四处进货,经过努力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但德吉旺姆并不满足于小村庄的平淡生活。几年后,她选择了进城打工,先是在米林县城一家茶馆做服务员,后来自己在林芝市开起了茶馆,慢慢赚到了钱。忙碌的生活总是让她没有归属感。“我的孩子还年幼,母亲也慢慢上了年纪,自己经常忙得顾不上家。”德吉旺姆对记者说,这让她想起了坐落在大峡谷深处的老家,想起了家乡世外桃源般的如画风景,想起了儿时几个小姐妹用一个小破旧录音机播放藏族歌曲组织全村村民一起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想起了自己进城打工后村里的朋友时常打电话说:“村里没了你,我们突然觉得没事做了,全村没有了开心果。”

  “人不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精彩的人生。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人生有所割舍,但唯独不可割舍的是情义二字。”德吉旺姆说,她对吞白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对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始终有着深厚的感情。

  2017年,经商十几年后的德吉旺姆回到老家,看到多年前不如自己村子的邻村如今依靠发展旅游走上了致富路,这让她顿时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们吞白村有更好的资源,有整个大峡谷景区最美的南迦巴瓦峰金山倒影,发展却远不如邻近几个村子呢?我是不是应该带头为村里做点什么事情?”于是,德吉旺姆萌生了在村子旧址(南迦巴瓦峰日照金山倒影的最佳观赏点)建立一个村集体农庄的想法。她找到了村干部,谈了自己想要联合村民建立村集体农庄的想法,村委会主任对她的想法十分赞赏,并表示:“村里现在就缺乏像你这样的带头致富能人。”

  制订实施经营方案、村“两委”审议、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德吉旺姆带领群众致富脱贫的想法在村“两委”和全村村民的支持下一步一步走向了现实。

  2017年底,为进一步响应精准扶贫和派镇“旅游富镇”的发展理念,经德吉旺姆提议并经村“两委”审议和村民大会商议后,开始创办筹建公尊德姆农庄,项目规划总投资1500万元(包括村民集资和银行贷款),项目规划用地约30亩,均为村集体土地。

  农庄采取“支部+能人+贫困户+村民”的入股模式进行经营,由于银行贷款正在办理之中,该项目现实际总投资800万元,其中:德吉旺姆个人出资240万元,占股30%,村集体出资40万元,占股5%,吞白村35户村民出资520万元,占股65%。其中,德吉旺姆带动4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入股,为剩余3户建档立卡户和全村其他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按照不同岗位给予发放3000元—6000元不等的工资,得到了村“两委”和广大村民的集体支持。

  记者在吞白村看到,约3900平方米的集餐饮、住宿、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农庄主体接待中心、村集体义务投工投劳建设的5亩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种植的特色果蔬可供游客自己采摘,自己烹煮或加工,让游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亲近大自然的喜悦。公尊德姆农庄试营业以来,已实现利润30多万元。

  吞白村的干部告诉记者,项目后续还将建设一个养殖场、一处响箭比赛场、一处骑马场和一座民族演艺厅,让游客感受与观赏当地农牧民挤牛奶、制酥油、做奶渣等劳动过程,体验藏民族生活,领略劳动情趣,品尝鲜牛奶滋味,观看优美的藏民族舞蹈,享受藏民族歌谣。

  “一人事业的成功不算成功,只有大家成功才是成功;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作为劳动致富的“领头雁”, 德吉旺姆深知在创业成功的路上,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她说:“我生在大峡谷,爱在大峡谷,既然与大峡谷有缘,我就会用一生去经营与大峡谷的这份缘。我将和全村父老乡亲一起呵护好、利用好这美轮美奂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让她造福我们这一代,造福我们的下一代,造福吞白村的世世代代,让村民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记者 麦正伟 潘璐)

(责编:张玫、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