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发掘丰收节庆的时代价值

朱冠楠
2018年10月10日08:13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发掘丰收节庆的时代价值

编者按:金秋时节,刚刚收官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捧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喜人硕果,这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本栏目将连续刊出4篇言论,从文化、市场等角度畅谈如何培育节日的生命力,扩大社会共识,让丰收节真正融入社会生活。

在我国,有关“丰收”的节庆,起源很早。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年”字的造型就是一只手举着一株成熟禾穗的形状。其本义是“谷熟”或“收获”,具有庆祝丰收的寓意。远古先民在每年谷物收获的季节都要举行庆典,称为“祭年”。这是后世“丰收节”和“丰稔祭”的起源。古时的“丰收节”,要祭祀发明农业的“神农氏”,以示国家重农爱民。节日期间,朝野官民,同庆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各地州府都邑,也举办欢庆丰年活动。根据《周礼·地官司徒》的记载,古时设有称为“司稼”的农官,负责巡视全国的农田庄稼。每年丰收庆典时,司稼就把收集到的嘉种植株悬挂在都邑的城门上,让老百姓观摩效法。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技术,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宣传效果。乡村民间,则在丰收节期间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娱乐表演、体育赛事等。四邻亲朋聚会交谊,品尝新米糕点,共享丰收喜悦。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丰收节”的节期和内容各不相同。农历八月十五汉族是中秋节、团圆节,畲族又称丰收节。畲族家家户户做糯米粑,欢庆丰收,并在这天祭祖。仡佬族也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要过一个迎接丰收的“八月节”,又叫“迎新谷节”。藏族的望果节是一个著名的祈祷丰收的节日,藏语“望”为“田地”、“果”是“转圈”之意,在秋季谷物成熟和“鸟王”(大雁)南飞之前选吉日进行。此外,还有贵州苗族山区的“诺格利”节、湖南苗族的罢谷节、彝族的火把节、门巴族的雀可节、珞巴族的昂德林节、哈尼族的“车实扎”节等等。

节日,是庆祝,更是文化的延续。一个国家的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国家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中国农民丰收节”虽是一个新设立的节日,但它植根于传统农业社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历经了沧桑演替的岁月积淀,有着深厚而广泛的民俗基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现新时代精神的节日。

社会学家高丙中曾指出:“传统节日以习俗的力量让民众自动在同一个时间经历相同的活动,在相同的仪式中体验相同的价值,一个共同的社会就这么让人们高兴地延续下来。这就是传统节日最经济、最有效的生活文化再生产功能。”笔者认为,把假日全部分配给没有传统民俗基础的日子,不如分配一些给具有传统民俗基础的日子更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丰收节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源远流长,它应该承载着每个新时代的特点,永久不息。现代化、城市化带来了农民生活空间的剧烈变化,侵蚀了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传统生活场域。置身于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既要跟随全球化、现代化的演进,更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挖掘它的时代价值,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时代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沃的精神土壤。

一个民族国家有多大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取决于它有没有足够的认同文化。而认同文化几乎都是传统的,传统民俗节日是认同文化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落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具体举措,是对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功能的民俗文化创新。社会各界应该充分认识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当代价值与社会意义,与呈现文化多样性的大众的精神、情感和生活方式相联系,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让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全民普天同庆的新时代新民俗的典范。

(责编:王瑶、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