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丰收节中的农耕文化

荆大伟
2018年10月24日09:11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丰收节中的农耕文化

《周礼》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文化的教化与传承,5000多年历史文明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自信之源,而农耕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农业是农耕文化的源头,农村是农耕文化的厚土,农民是农耕文化的创造者。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全球化、国际化的不断冲击,乡村文化传承土壤逐渐被破坏,农耕文化也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第一次将农民作为节日主体,强化农民广泛参与,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将活动重心下沉到县乡村,鼓励全国农村基层广泛开展节庆活动,这对于重构乡村文化土壤,提升农耕文化活力,强化文化自信和认同,推动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通过引导和带动全国各地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耕文明,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并从丰收喜悦中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耕文化源于农业生产的实践劳动,包含着非常浓厚直观的农业生产元素。在土地的养育、汗水的浇灌以及劳动号子的鼓舞声中,农耕文化蕴含着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价值观以及“和谐守则”人生观,体现了中国人对时间、空间的最早感知;展现出中国人自然、质朴的审美观念,以及中国文化中少有的狂野豪放的表达方式。而上述特质都在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活动中不同程度得到体现。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设在北京中国农业展览馆。整个活动场地以中国红和丰收金为主色调,以农村打谷场为设计背景,以象征丰收的圆形粮囤为基本造型,从空中俯瞰,整个活动会场布局呈6瓣花朵造型,色彩与造型都体现出喜庆吉祥、顺心如意的淳朴情感寄托。7省市农业非遗项目展演,通过传承人现场演示,让观众体会到农耕文化的鲜活生命力和质朴的乡土气息。会场表演区南北两侧设立24根“节气柱”,体现农耕文化“顺天应时、天人合一”的核心内涵,表演区内进行威风锣鼓、舞龙舞狮、太平鼓、中幡等农民狂欢表演,农耕文化元素在平面与立体、时间与空间、动与静、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中得到很好诠释,同时也渲染出了全国农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气氛。

农耕文化之精髓不在于庙堂之上,而在市井之间。农耕文化之生命不在书本之中,而在人心之深处。只有扎根乡村文化土壤,农耕文化才能真正释放魅力,只有更多的人亲身参与到民俗文化活动中,农耕文化才能真正得到弘扬和传承。全国102个地方系列活动中,涉及传统民俗文化的就有17个,占活动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同时,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还向社会推介了100个乡村文化活动,使农耕文化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关注、参与和推动。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凝聚着亿万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乡村振兴的自信之源和底气保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结合各种现代手段和方式,推动优秀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增强了乡村文化自信,凝聚了人心,重塑了乡村文化生态,也促进了社会各界对乡村文化的关注和认同,带动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借助丰收节,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编:王瑶、张桂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