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安徽潜山发起拯救老屋行动 村民“抱团”留住最美乡愁

苏艺
2018年11月01日15:50 | 来源:中安在线
小字号

  俯瞰杨家老屋全景

  说到安徽的古建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白墙黑瓦”,“砖雕门楼”这样的徽派建筑,但是在位于皖西南的潜山一带,这里也散布着一片片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白墙灰瓦,砖雕斗拱,齐檐封火,处处却散发着自身独特的魅力。

  在岁月的侵蚀下,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同样是当地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2017年,潜山与绩溪县、歙县一起被列入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县,同年8月,潜山市发起了古村落保护和拯救老屋行动,现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已经来到这里驻点,大家正在努力让这片特色建筑重新焕发出新的风采。

  一座老屋是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

  潜山在我省的西南部,皖西南地区的安庆是古皖国的所在地,当地的建筑被称为“大屋”,也叫“老屋”、“花屋”,和大家熟知的徽派建筑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不同,白墙、灰瓦、山字形的马头墙,是这里建筑的显著特色。

  在万涧村,有一片老房子,在当地被称为“杨家老屋”,今年70岁的杨天宇老人,从出生起就一直住在这片房屋里。“当年这里可兴旺了”,说起陈年往事,老人的话匣子也随之打开。“几十户人家一起住在这片大屋里,每天谁家生火做饭,隔壁的人家都能闻到饭香。”这里的房间院落四通八达,却又曲曲折折,宛如迷宫,但是孩子们却能识别地清清楚楚,每天就在“迷宫”里穿梭玩耍。

  杨家老屋始建于元至正三年,拓建于明代嘉靖10年(1532年)。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2643平方米,总共有大小97个半结构间,建筑整体布局内向严谨,空间深广。“最先是有几间核心的房屋,随着家族人丁的兴旺,从中轴线两侧不断扩建房屋,逐步发展成现在的规模。”潜山市住建委美丽办负责人方跃告诉记者,老屋有一扇木头大门,外有木栅栏围护,外敌来犯,只要将大门一关,便自成天地。

  走在这片老屋里,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历史留下的痕迹,一步床,旧式的衣柜,木质的窗棱,随处可见精美地木雕,这些都无声地诉说当年的繁华。在中、后厅内,还有七块字体遒劲的烫金挂件,是清代康熙年间至民国时期的匾额,这里的内外檐装饰,也具有典型皖西南民居特色。2012年6月,杨家老屋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镇诉说当年的繁华与风流

  黄泥镇作为潜山县商贸古镇,建镇已近千年历史,在清朝道光年间成为驰名全省的江淮重镇。

  黄泥古街有上中下三街六巷,拱抱古镇,形成所谓“九龙戏珠之势”的格局,古街周边形成体量庞大的传统民居建筑群。街巷相互通联,曲折迂回,弯环衔接,纵横交错,至今完好保留着唐宋时期市镇格。2017年7月,安庆市文物专家多批次多层次深入黄泥老街古城考察研究,基本得出:“黄泥老街发端于唐宋,形成于明末清初,皖派建筑风格明显,古城堡特点鲜明,是安徽省内仅存的、保存度很高的皖派建筑连片古城,历史研究价值、文物保护价值、经济开发价值十分巨大”的结论。

  老街的部分路面至今仍然铺着当年的石板路,经过数百年的岁月洗礼,石板已经被往来的行人磨得光滑。两旁的许多老建筑还有居住的功能,开小卖店的,炸油条的,做裁缝铺的,依然散发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息。“你看这里的马头墙,两边低,中间高,呈‘山字形’,和徽派建筑的马头墙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是皖西南建筑的明显特征。”副镇长林学军指着墙头告诉中安在线记者。

  难敌岁月传统建筑面临保护难题

  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些传统建筑也纷纷老去。瓦片掉了,院墙倒了,木质的楼板腐朽了,杨家老屋渐渐凋零衰败,不复昔日的兴旺,这一切都让杨天宇老人看在眼里,却又无可奈何。“很多房屋的主人都搬到大城市里去住了,老屋无人打理,很快就破败了。”老人难舍故土,和其他几户老人仍然坚持住在老屋里面,每天打扫清理,尽力让这座老宅子保存下来。

  受制于保护资金的限制,黄泥镇老街也同样面临着保护难题,在一处倒塌的屋墙前可以明显看到砖墙呈现两种颜色,“下面的墙体是明朝时期的,上面墙体是民国之后加盖的,很好辨认,但现在已经人去屋空,房子就这么倒了,实在可惜。”在黄泥老街,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很多老房子因缺乏修缮和保护,已经倾塌。“据估算,如果要对老街加以保护,需求的资金可能要以亿元来计算,这对于一个镇的财政收入来说,是无法承担起的。”

  “皖南的建筑多成村聚集,比较集中,潜山的传统建筑大多散落在各地,保护起来难度较大。”方跃向记者介绍,很多房主搬离到城市里居住,老房子年久失修,缺乏保护,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倒塌的情况。经过普查,潜山有300多处传统建筑、200多处古桥、石刻,据不完全统计,三分之一传统建筑已经消亡。在黄泥老街上,林学军带着记者钻进一个小巷道里,里面摆放着四五个石础,石础四周有着精美的石雕,“这些都是从老街上收集的,已经散落了不少。”这些石础就被放在巷道里,每日风吹雨打,任凭青苔悄悄爬上。

  拯救老屋老房子即将迎来华丽“转身”

  2017年,潜山与绩溪县、歙县一起被列入我省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县,同年8月,潜山市发起了古村落保护和拯救老屋行动。

  同样在万涧村的杨家花屋,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所的刘琳正在和维修师傅余庆迪交流,商讨该怎么修缮这幢老房子。杨家花屋也是一处老宅,历史悠久,但如今已经损毁严重,根据刘琳的计划,这里将被改造成一处具有历史风情的青年旅社。

  “你看这个山墙,很有特色,我们计划把墙顶的屋檐往外挑一些,这样既能挡雨,又能让游客欣赏到这里建筑的魅力。”刘琳告诉记者,经过改造的花屋,可以供几家游客同时居住,还将有一个会客厅,是游客们互相沟通交流的场所,改造后的民宿,既可以让游客住得舒适,又能感受到当地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体验当年的生活场景。

  川妹子刘琳是万涧村传统村落保护试点项目驻村工作人员,在村子里已经呆了几个月的时间,无论见谁都是一副笑脸,“大爷”、“大娘”喊个不停,经常被热心村民拉到自家吃饭,熟悉地就像一家人。在她的协助下,杨家老屋的杨天宇老人,也思忖着把这座百年老宅重新利用起来。

  按照规划,杨家老屋将被改造成一处民俗博物馆,屋里的住户可以用房屋入股。老屋原有33户人家,由于消息不对称,最初有9户人家同意这个规划,杨老反复奔走在潜山市街头,说服这些早已进城的“老屋人”,推动了方案的顺利落实。

  村民“抱团”入股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我们规划的核心是从传统村落保护这个切入点入手,通过产业培育的工作,来反哺传统村落的保护。”刘琳说。

  在杨老的牵头下,万涧村成立了潜山回味乡愁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规划内的房屋、土地进行流转整体运营,房屋、土地租金还可以入股,参与合作社收益分红,如今合作社从起初的9个人增加到了81人。在这个过程中,村民合作社这个平台将发挥重要的枢纽桥梁作用,可以协调很多外来资本遇到的很多难题,最终推动大家共同保护和利用古建民宅。潜山市也投入了600万元,用于整个万涧村古村落保护项目资金。

  现在潜山市已经出台了加强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发展工作方案,对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开展建筑保护维修、加强建筑风貌管控、利用传统建筑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普查,当地有300多处传统建筑、200多处古桥、石刻,这些历史遗迹都将实现挂牌保护。2018年7月,潜山市成立了古皖传统村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维修维护、装饰装修、房屋租赁等方面业务。

  “我们希望能通过政府的帮助,引导一些社会的资金进入,将政府、村民和社会资本这三方面的力量捏成合力,共同做好传统建筑的保护,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刘琳告诉记者。(记者 苏艺)

  石础表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昔日繁华的黄泥老街,还保留着当年的建筑风格

(责编:张桂贵、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