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怒江河畔的致富“金钥匙”

—西藏左贡县“中林卡万亩葡萄园区”见闻

2019年01月09日08:59 | 来源:西藏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怒江河畔的致富“金钥匙”

  神山相拥,圣水环绕,位于怒江河畔的昌都市左贡县,被称为藏东南“中国野生红葡萄之乡”,这里有着丰富的野生红葡萄和白葡萄资源,又有着300多年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是高原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

  2012年,一个万亩葡萄园区项目的实施,在当地群众心里种下了一片片“紫色梦”。

  “2012年,我们充分利用中林卡乡若巴村上万亩未开发的坡地,分期分批规划建设万亩葡萄园区项目,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开发建设‘中林卡万亩葡萄园区’,不仅美了山,还给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带来了希望。”左贡县葡萄园区办公室主任达瓦松堆告诉记者,葡萄种植一般是一年成活、两年成形、三年结果、四年丰产,按照最少亩产1000公斤来算,万亩葡萄园区年生产力可达1万吨,发酵后可生产葡萄酒原液5000吨,年收入可达1亿元。当地群众对葡萄园区的美好前景有着无限憧憬。

  2015年,左贡县试种50亩葡萄,但因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仅采摘葡萄4000余斤,当地群众仅酿酒2000余斤。

  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打消群众的积极性,后来,随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试种条件的成熟,左贡县在总结经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种植葡萄3550亩,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也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开辟了一条就业门路。

  “葡萄种植工作要从每年的3月下旬一直持续到5月下旬,总工期近2个月,‘中林卡万亩葡萄园区’着眼于为贫困户创造劳动增收机会,每天雇佣20至80名贫困群众务工,并给予每天80至100元不等的工资。”达瓦松堆说,园区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将中林卡乡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为合作社成员,政府安排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贫困户入社入股资本,由合作社负责葡萄种植管理,并对葡萄进行统一加工和销售,实施订单农业,引导全县农户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从而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2017年,左贡县依托“中林卡万亩葡萄园区”建设项目,积极组织俄巴村、嘎宗村、若巴村等村的贫困群众进行投工投劳,共兑现务工工资96万余元,此外,中林卡乡还成立了农牧民运输队,有40多辆车承担基地运输物资的任务,务工工资加运输收入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收入。

  为了使“中林卡万亩葡萄园区”真正成为开启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2018年11月,左贡县政府与漳州成功红实业有限公司、厦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就未来将园区打造成集高原葡萄种植、红酒酿造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发展园区达成合作意向,改变了过去左贡县单方面发展高原红葡萄酒产业力量薄弱的问题,漳州成功红实业有限公司计划3年总投资1亿元全面接管“中林卡万亩葡萄园区”,园区将发挥出较大的扶贫综合效益。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广袤洁净的土地资源、传承创新的生产技术、强劲有力的政府支持,推动左贡县进入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3年后,‘中林卡万亩葡萄园区’高原红葡萄酒年产值有望达3亿元,可吸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60人就业,人均月工资增加至3000元,同时,可间接带动左贡县其他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地进行种植,由政府进行统一回收加工,户年均可增收1.5万元以上。”左贡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陈晓东高兴地告诉记者。下一步,左贡县将以打造西藏品质优良的高端特色葡萄酒产区为目标,结合周边历史遗迹及乡村民俗,开发葡萄文化休闲体验活动,在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旅游业提升和特色城镇建设,打造以民族文化特色、观光旅游和葡萄酒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品牌。(记者 万慧 陈志强 桑邓旺姆)

(责编:张玫、张桂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