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同心共书  春迎送福

2019年01月27日10: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净土蓝天迎盛世,同欢大庆
  青山碧水展宏图,齐奔小康
  (行书) 潘衍习作 苏士澍书

  四时开新律 九州度瑞年
  (行书) 吴悦石

  年将至,春将始。

  春盈四海,联动五洲。

  贴春联是中华大地家家户户喜迎春节的传统年俗。短短一副春联,不仅关涉一字一调的平仄对仗,兼容书法艺术的瑰丽烂漫,更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传承。春联,联起的是儿时温暖记忆,是游子思乡深情,是亿万中华儿女对美好未来的真诚期待。

  今天,本刊特邀两位书画家,从不同角度撰文,阐释春联的丰富内涵,并为读者献上新春佳联,以艺术之美为节日再添一抹亮色。

  ——编者  

  

  歌颂新时代 书写新春联

  苏士澍

  百福千祥迎盛世,九州四海庆新春。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组织开展的“送万福、进万家”书法文化惠民公益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在车站、在机场、在城镇、在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书法工作者、书法爱好者为广大群众写福字、送春联。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同心同书·祖国新春好”,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春联、福字为载体,以活动为平台,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引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新春的祝福送进千家万户。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除旧迎新、祈祥纳福,形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最重要的共同环节,就是家家户户贴春联。

  千百年来,每逢新春佳节,全国城乡千门万户,都会贴上尽显中国书法艺术特色的大红春联。这已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习俗和优良文化传统。它不仅能营造热烈、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作为书法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创作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作品,让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散发文化清香。

  书法讲规范,对联讲格律。一副好的对联书法作品,是楹联意境和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看似简单的一副春联,在书法合规、对联合律的基础上,既要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还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喜庆吉祥。所以我们组织楹联、诗词专家,编选了《送万福进万家楹联手册》,除了编选己亥生肖春联和常用春联,还专门编写了时政主题春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国家发展变化时代主题贯穿其中,如“同圆中国梦,共庆小康春”“九州跨入新时代,万众欢呼大作为”“春满神州千水绿,花迎盛世万山红”“国强物阜万家乐,政善民安百业兴”……这些春联既葆有传统文化的血脉,又饱含新时代的精气神,群众非常喜爱。

  我们在组织送文化小分队深入乡村和厂矿、车站,现场为群众书写春联与福字的同时,还提早准备,遴选书法名家,以百姓喜闻乐见、易于辨识的楷书、行书、隶书等书体,书写并复制了一批春联,分发全国各地,把春联和祝福送到更多的群众手中。

  全国总工会、中国书协连续三年在春运最繁忙的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举办写福字、送春联活动,因为车站是人民群众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春运一线职工最辛苦的地方,我们要让大家把“福”带回家。

  我们还把春联和福字送上“复兴号”,让大家在飞驰中共同感受和体验中国如高铁般飞速发展的自豪,祝福伟大祖国在复兴之路上壮丽前行!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春联寄意 志在千里

  吴悦石

  新春伊始,用大红纸挥春寄语来年、迎新述怀,已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习俗。中华文化中阴阳相对的哲学理念,汉字的音、义、形合一的特质,特别适合文体形式上的相对,呈现内容相联、节奏对应、平仄对立的特点。

  联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诗文中的对偶修辞俯拾皆是。如《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又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至于《易经》《老子》《论语》等大量使用对偶修辞,至六朝达到极致。诸多作家、诗人都曾创作大量的联语传世,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到明清时期,对联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而春联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成千家万户都来参与的前所未有的文化人与民众共襄的盛事,可以说气势恢宏,影响深远。

  我们说春联,总会引用北宋王安石那首著名的《元日》诗,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实北宋时尚未形成家家户户张贴大红对联的现象,直到明代才出现我们现在的春联。

  从唐人崔道融描述剪贴宜春活动的诗句“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到宋人晏殊的“青幡乍帖宜春字,翠旆初迎入律风”,到现在的新春联,“大好河山开盛纪,风流人物数今朝”“大地年年春光好,祖国处处气象新”“福至民心里,春融国色中”……都寄托了人民的美好心愿和对幸福的祈盼。在诸多春联创作中,诗意就像活化剂,迅速催动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放眼全球,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满怀信心,满怀期待,追逐我们心中的梦想,用春联、用大红纸把心里话用诗句挥出。这就是我们的挥春。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版式设计:窦勤勇  

  图片制作: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7日 08 版)
(责编:张桂贵、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