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以“三严三实”作风深化农村改革

2019年02月16日09:38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以“三严三实”作风深化农村改革

  “今年,安徽省各级各部门会议数要同比减少10%以上;大会发言每人一般不超过8分钟;省委印发的政策性文件一般不超过10页纸;不得要求通过微信、QQ、APP等晒工作痕迹,坚决减少频繁填表报数……”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安徽省纪委监委明令要求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具体整治内容一经公布立即受到了社会的瞩目,不少网友纷纷为此叫好。

  据了解,这项行动出台的背景是安徽省委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三严三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充分体现了安徽省委锲而不舍加强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9日在安徽代表团首次提出的,安徽省委坚持聆听在先、学习在先、贯彻在先,始终把学习践行‘三严三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说,践行“三严三实”永远在路上,必须驰而不息、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们要坚定地把‘三严三实’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外践于行动,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作风变化耳目一新

  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农村题材的小品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争议。《演戏给你看》这个小品中,演员句号刻画了一个典型官僚主义形象的村主任。一些观众认为,这个村主任形象丑化了基层干部的形象。不少群众观后却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的害群之马在现实中可能是存在的,但毕竟是极少数,不能以偏概全。

  “现在群众要求高、组织纪律严,村干部越来越难当。基层干部白加黑、五加二的连轴转工作节奏是常态化。但只要村干部是真心对待群众,村民就会给出正确评价。群众心里有杆秤。”全国人大代表、潜山县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说,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好的作风,会对全社会产生积极的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

  “5年前,总书记来到安徽代表团与我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表了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了‘三严三实’重要论述,我有幸在第一时间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至今记忆犹新。他的讲话虽然是针对党的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但我认为对我们人民代表,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严对应的是松,实对应的是虚,如果连最基本原则都做不到,不可能为人民服务,也不可能做好本职工作。我作为农业科技战线上的代表,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美好的大地上,踏踏实实地为‘三农’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谈及自己的感受。

  安徽省从2018年起专门聘任了26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员,他有幸入选其中。这个监督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选拔任用厅级干部及县区主要负责人。用“三严三实”的标准作为标杆,履责把好用人关。

  作风建设不手软。安徽省纪委部门紧盯重要节点,采取督查直办、交叉检查、运用大数据排查等方式加强监督、精准纠治。2018年来,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089起,处理410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730人,通报曝光问题1427起、涉及1986人。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大排查大调研以及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已查处问题375个,处理59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74人。开展“回头看”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持续推动问题整改。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

  依托江淮大地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构建产业拓展、环境改善、农民增收、城乡和谐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让贫困群众在旅游产业实践中,强技能、树信心,鼓钱包。这成为越来越多乡村经济发展的“星光大道”。

  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曾经是全镇出了名的“后进村”,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有105户。如今摇身一变为“一年四季有花开,一年四季有果摘”的幸福和谐新农村景象。全国人大代表王萌萌2013年来到这个村任大学生村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经济。在王萌萌的带动下,吴圩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已成功建成100亩草莓园、50亩果蔬园、200亩葡萄园,盖起了300多平方米的育秧工厂,为周边农户提供4000亩左右的优质水稻秧苗。现任该村“第一书记”的王萌萌说,西孔村要借乡村振兴的“东风”做强产业,打造二三产融合的休闲农业度假村。

  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位于该镇西北部,自然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当地将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旅游项目为载体,搭建农旅融合新平台,大力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龙顶山生态谷旅游开发项目。自项目建设以来,龙顶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景点带村、能人带户、产业扶贫为主要途径、着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刚刚过去的2018年,安徽省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稳中有进、进中向好。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801.5亿斤,实现“十五连丰”,位居全国第四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改革继续深入

  安徽是农业大省,凤阳小岗村又是中国农村改革发祥地。农村改革是习总书记讲话中始终关心的一项重头工作。

  新时期,安徽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农村改革蹄疾步稳,始终勇立潮头,为全国提供了有益探索。围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2016年年底基本完成试点任务,比中央要求提前1年。共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面积8057.1万亩(比二轮承包面积多2244.1万亩),确权农户1215.9万户,做到了“应确尽确”,让广大农民吃上了“定心丸”。前年,安徽省开展了确权成果质量“回头看”,组织实施农村土地确权成果质量提升行动,全省113个县(市、区)成果数据全部通过农业农村部质检检测,所有县(市、区)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全部建成。积极开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出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全省耕地流转面积3669万亩,流转率45.5%,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围绕构建新型农村集体产权关系,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2016年,在全省16个市选择80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目前,80个村的试点任务已全部完成。2017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8年,全面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截至2018年11月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全省国家级三批试点单位扩大到两个市、15个县(市、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5856个,占总村(居)数的35.6%;共量化集体资产174亿元,确认集体成员1935万人;共有418个村实现分红,累计发放分红股金1.16亿元,人均累计分红100元左右。围绕盘活农村资源要素,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2016年,在11个县(区)选择13个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2017年8月,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取得较好成效,13个村的入股农户户均财产性收入1955元,比改革前约高1000元;村集体平均收入达75.8万元,比改革前增加13.6万元。

  2018年,安徽以省两办名义出台“三变”改革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三变”改革实施范围,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完成“三变”改革的村数达到2704个,占全省总村数的17%左右。参与“三变”改革的村集体平均增收约4万元,入股农户财产性收入户均增长1000元左右。 记者 杨丹丹

(责编:张玫、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