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植树要见树,造林能成林

项 堃
2019年03月19日09: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春暖花开,草木生长。在第四十一个植树节之际,国家林草局局长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热点关切,直言不讳地提及当下一个现象——“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表示将重点关注下决心解决,引发广泛共鸣。

  这些年,全民植树热情高涨,对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有些单位或团体的“绿化活动”大张旗鼓,但活动有余、绿化不足,挂横幅、拍合照热热闹闹,挖坑种树浮皮潦草,有了痕迹就算完事;有的则把植树纯粹当成了“春游”,郊游野餐不亦乐乎,至于种下的树苗能不能成活,就不在考虑之列了。如此种种,不仅造成时间和人力成本的浪费,也违背了植树绿化的初衷。

  十年树木。一棵苗成长为一棵树,一棵树发展成一片林,绝非一朝一夕。河北井陉县冶里村50亩荒滩野地终变绿洲,背后是两位身残志坚的农民辛苦耕耘十五载。毛乌素沙漠如今绿意盎然,背后是一代代造林者六十年如一日地植树种草;库布其沙漠1/3已为绿洲,背后也是治沙团队30年的艰苦奋斗……无数成功事例告诉我们:绿水青山都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不下苦功夫、大气力,仅靠“一阵风”建不成绿色中国。有数据统计,30多年来,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超过100亿人次,义务植树达数百亿株。试想,如此高涨的植树热情若都能转化成实效,将焕发出怎样磅礴的“播绿”能量?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新模式。比如“互联网+植树”渐受热捧,“线上认养、线下挂牌、养护”的创意,既回应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支持绿化的热情,又实现了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极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还有“认种认建绿地”“认护认养古树名木”“购买森林碳汇”等,既拓宽了社会参与植树造林的渠道,又极大补充了树木维护的资金来源,让各方面资源都得到优化配置。当然,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选择何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要让这片土地上的草木多一些,让周围的绿色多一些。

  总体来看,我们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生态仍然非常脆弱。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道远。让生态危机意识走心入脑,让植树播绿不丧失其本来意义,从而达到“植树见树,造林成林”的效果,这不仅是林草局一个部门的事,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3月15日《北京日报》,原题为《植树造林不能走形式》)

(责编:张桂贵、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