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听党话跟党走,美好生活在前头”

2019年04月15日08:59 | 来源:湖南日报
小字号

4月10日,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从睡梦中醒来。

村前,土菜馆老板朱小红忙着准备食材,中午他要接待两桌游客。

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卫生部驻扎在这里,3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临走时,她们看到徐解秀家连一条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就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了徐解秀。

沙洲村民风淳朴,但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全村142户516人,曾有贫困户32户98人。

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后,沙洲村成了人们向往的红色村庄。

当地顺势建立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把它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短短两年多时间,这里的变化翻天覆地。

两年前,记者来沙洲村看到的是土坯房、泥泞路,现在变成了白墙灰瓦的瑶寨、宽敞的柏油路……

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包括红色文化陈列馆、特色瑶寨、田园综合体等,它的建立带动了当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景区从开工建设,到2017年10月接待游客,只用了8个月。”文明瑶族乡党委书记廖玉康告诉记者,那段时间联系项目的党员干部像“钉子”一样,每天“钉”在工地上,大家都相信,“半条被子”的故事能给这个红色山村注入新希望。

如今,希望成真了。农家乐、烧烤店、商店如雨后春笋,村民当服务员、导游、保安,促进了就业,带动了脱贫。

朱小红是徐解秀的孙子,此前,因为父母年老多病,加上两个孩子要上学,他家生活困难。

“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们讲‘半条被子’的故事,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她要我们艰苦奋斗,听党话跟党走,美好生活在前头。”朱小红对奶奶当年的教诲记忆犹新。

为帮助朱小红脱贫,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制订了技术培训、教育助学等帮扶计划。2017年10月,朱小红的土菜馆开张,吃上了“旅游饭”。

“放下锄头,拿起菜勺,行不行?”记者问。

“万事开头难。”朱小红说,多亏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黄飞,他联系湘南学院、县职教中心老师到村里开办培训班,传授厨艺。爱钻研的朱小红现已学会做东安鸡、家常牛肉等家常菜,在广东务工的女儿也回来了,通过培训成了村里的导游。

“土菜馆去年经营收入近4万元,女儿月工资2000多元。” 朱小红高兴地说,他家已实现稳定脱贫。

记者走进沙洲瑶家乐扶贫农庄,发现座无虚席,这个瑶家乐每年给村里带来14.5万元收入,一半交村集体,另一半分给贫困户和农保基金。

沙洲瑶家乐吸纳罗向荣等6名贫困群众就业。罗向荣对这份工作很满意:“洗洗碗、端端菜,一年也能挣个2万多元,一人就业全家脱了贫。”

与此同时,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深入村民家中做工作,发动成立种养合作社,建立光伏发电站。

沙洲村村主任朱向群卖掉挖机,一心扑在工作上,帮助群众联系苗木、果肥、技术员。朱向群几次答应带孩子出去玩,每次总是失约,孩子埋怨:“对村民比对自己还亲。”

后山果园里,朱利志拿着剪刀在修剪果木枝条,一棵棵梨树张开枝丫。朱利志有病,村里为他家申请了医疗救助,还免费提供果肥。朱利志种植的4亩水晶梨经济效益不错,2016年他家摘掉了“贫困帽”。

目前,沙洲村种植蔬菜120亩,黄晶梨、枇杷等2000多亩,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孤寡老人朱求养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土地入股种养合作社有分红,光伏发电、沙洲瑶家乐也有分红,一年有好几千元了,这真感谢党的好政策!”

一份喜报,令人鼓舞。去年底,沙洲村32户98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

“听党话跟党走,美好生活在前头。”脱贫后的沙洲乡亲们把这句话写在外墙上,铭记在心里。(颜石敦、童迪、杨锦芳 、曹航)

(责编:姜虹羽(实习生)、张桂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