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夏粮又双叒叕丰收,“压舱石”稳得很!

高云才
2019年06月20日14:34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刚刚,农业农村部传来好消息:截至6月18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亿亩,大规模小麦机收基本结束,机收率达96%,创历史新高!

  今年“三夏”小麦机收大会战, 自5月28日启动,至6月18日收官。麦收由南向北快速推进,鄂、豫、皖、苏、鲁、冀、陕等冬小麦主产区相继告捷。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表明,今年全国小麦主产省大多都是增产的,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金灿灿的麦田。刘晨摄

  粮食稳,天下安。

  粮食生产,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年夏粮又双叒叕丰收,表明我国农业这块“压舱石”稳得很!这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因素打下了坚实基础。

  “把粮食生产紧紧抓在手里,农业稳定、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基础支撑,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就有了底气。”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夏粮首战告捷,也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对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三夏”不一般,农机装备向高端智能升级

  农谚讲,“芒种麦上场,龙口夺粮忙。”

  过去手工割麦子,是“黄金铺地、老少弯腰”,一天下来累得要死。如今麦收是“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农业机械化让“三夏”生产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从容。

  6月4日,安微省怀远县抢收小麦。刘晨摄

  今年这个“三夏”不一般,农机装备向高端智能升级。来看一组数据:

  ——全国共投入64万台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较去年增加1万台;

  ——机收面积超千万亩已是常态,最高可达2100万亩。黄淮海主产省小麦机收率接近100%;

  ——基于北斗导航的自动驾驶联合收割机,免耕精量播种机等智能农机,开启了“三夏”无人作业新模式。

  还有更绝的,夏收夏种实现“无缝对接”:一边收小麦,一边麦秸抛撒还田,—边免耕播种夏玉米。这套“组合拳”一气呵成,令人眼花缭乱,还没等你回过神来,人家连收带种已经齐活了。

  成卷的麦秸,是造纸、建材的好原料。刘晨摄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真是不服不行啊!

  没有干热风,没有赤霉病,预计夏粮单产提高10公斤

  前些日子,麻辣哥特地到小麦主产区转了转。所到之处,看见的是麦浪滚滚,听到的是机声隆隆,好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站在麦田里,麻辣哥的腿被淹没了。

  河北省南和县闫里乡大郝村村民刘伟科很开心:“我承包的这500亩地,单产不会少于1200斤,夏粮是一个大丰收呀!”。

  南和县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江坡,站在田头信心满满:“我们合作社流转的这3.1万亩地,预计单产达到600公斤没有问题,比去年能提高一大截儿。”

  夏粮的主体是小麦。据田间实测,小麦产量“三因素”均呈增加态势,预计平均亩穗数37.36万个,比上年增加0.48万个;平均穗粒数31.40粒,增加0.33粒;平均千粒重39.42克左右,增加克,预计亩产提高10公斤。

  也就是说,同样一块麦田,麦穗数量比去年增加了,每个麦穗上的麦粒更多了,份量也更足了。

  看看这麦穗,又大又密又饱满。

  为啥这么棒?一句话:人努力天帮忙呗!

  在黄淮海平原,刘伟科这位新型职业农民感受最深的,是今年统防统治做得好,越冬小麦几乎就没有遇着什么病虫害。“科技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没有干热风,没有赤霉病,小麦产量不提高才怪呢!这也是多年没有遇到的好事情呀!”

  科技手段在农业生产中,确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北方麦区局部冬春连旱,我国大力推进科学抗旱,有效减轻灾害影响。特别是黄淮和江淮麦区小麦病虫害防控及时,成效显著。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面积3.2亿亩次、同比增加28%,发病面积1730多万亩、同比减少68%。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托底,稳住种植面积,夯实了夏粮丰收的基础。托底收购给粮农吃上定心丸。国家发改委公布,今年继续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底作用明显。目前,小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夏粮面积达到4亿亩,与往年基本持平。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厚植粮食生产新优势。绿色生产,是夏粮生产的主基调。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说,各地以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广小麦深耕深松、播后镇压等稳产增产技术,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去年秋冬种小麦播后镇压面积同比增加630多万亩,深耕深松面积增加380多万亩。

  此外,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今年小麦生育期主产区大部光温水匹配较好,冬季冻害和初春“倒春寒”偏轻,播种、返青、拔节孕穗期都及时出现有效降水,专家讲“麦收八、十、三场雨”,农历去年八月、十月和今年三月都下了及时雨,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夏粮结构优、质量升

  “今年夏粮最大的特点,不仅是丰收增产,更重要的是结构调优、质量提升、方式转绿。” 潘文博说。

  结构调优,就是最适宜种小麦的地区种得多、长得好。小麦主产区、优势区种植面积是增加的,地下水超采区等非优势区通过轮作休耕进一步调减小麦面积。江淮赤霉病高发区通过休耕和轮作调减冬小麦200多万亩,河北黑龙港地下水超采区和西南条锈病菌源区分别调减60多万亩。

  质量提升,就是强筋弱筋等优质专用小麦增加。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到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仅河南优质麦规模种植面积12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360万亩。

  方式转绿,就是大面积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技术。全国小麦播种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节药技术推广比例为8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河北节水小麦品种统一供种面积530多万亩,全省节水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达到60%左右。

  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目前看,秋粮面积稳、长势好,形势不错。

  但是,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恰在此时,一种名叫草地贪夜蛾的小虫子,已经迁飞入境。可不能小看这些虫子,它们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具有适生范围广、迁飞距离远、繁殖能力强、危害程度重等特点,成虫一个晚上可随气流迁飞上百公里,极易扩散蔓延,幼虫昼伏夜出,特别是大龄幼虫钻入玉米大喇叭口、雄穗和果穗危害,隐蔽性极强,监测防控较为困难。

  所以,如果说夏粮生产是“龙口夺粮”的话,那么秋粮生产就要做好“虫口夺粮”的准备。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不能成为小虫子口中的美餐,必须要严防死守,抓好草地贪夜蛾等病虫防治,做好旱涝灾害防御,坚决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责编:张桂贵、杜燕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