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江苏盐城 美美与共 生生不息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07月06日08:3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栖息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历史上是由古长江、古黄河在海侵、海退等自然地理变化中形成的大片淤涨型滨海湿地。

  

  候鸟栖息地的独特魅力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的海岸型湿地之一,拥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原始生态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一。在此栖息的动物种类繁多,包括415种鸟类、26种哺乳动物、9种两栖动物、14种爬行动物、216种鱼类以及165种底栖动物。潮间带滩涂为23种鸟类提供栖息地,包括17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勺嘴鹬和濒危物种小青脚鹬、黑脸琵鹭等。这里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野生丹顶鹤越冬地和麋鹿自然保护区。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连接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通道中最重要的驿站,每年至少有200万只涉禽在北迁期间停歇这里,占迁徙路线上涉禽总数的40%;而南迁期间至少有100万只涉禽经过这里。栖息地保障了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中心枢纽的稳定性,确保该区域成为世界上鸟类重要的迁徙驿站。潮间带滩涂、沼泽和浅滩为很多鱼类和甲壳动物提供产卵场和育幼场,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世界上稀有的迁徙候鸟勺嘴鹬、小青脚鹬依托这一区域栖息繁衍。独特的岸外辐射沙洲地貌也是世界海岸带中非常稀有的自然景观。

  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盐城先后建立了盐城湿地珍禽、盐城大丰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成员,被列入“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确立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自觉探索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发展路径,争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开放合作共同守护候鸟栖息地

  众多国际组织积极支持黄海生态区保护,2012年、2016年两次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呼吁维护黄海生态区在全球的突出普遍价值,推动盐城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并以此为示范,带动16处系列遗产提名地得到全面保护。盐城通过国际会议高层对话、务实合作、标准引领,打开了湿地保护、开放合作、对外交流的窗口。成立盐城黄海湿地研究院,聘请国内外知名湿地、鸟类、生态等方面专家,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其他国家开展对话、协作,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签订候鸟保护协定,共同保护黄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为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盐城市主动扩大保护范围,将条子泥区域纳入世界遗产提名范围,以满足受威胁物种的生存环境需要。60多个国际组织表明支持盐城申遗的立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17个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联合署名支持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盐城将严格遵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传承和保护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使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数据来源:盐城市申遗办

(责编:张桂贵、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