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谋”良策:绘制脱贫作战图

2019年07月30日09:44 | 来源:中国农村网
小字号

  对田东而言,决胜脱贫攻坚战,是头等大事,必须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带动全局,统筹谋划使用项目、资金、人力、政策,构建起攻坚脱贫的强大合力。

  善战者,必善谋。

  走进田东县脱贫攻坚战指挥部,一幅整面墙大的“脱贫攻坚作战图”很是惹眼。县里的、镇上的、村里的脱贫进展情况,在这幅图上都有动态反映。

  为将脱贫攻坚纷繁工作“化零为整”,田东创建了数字化指挥系统。这个数字化指挥系统与各乡镇、各单位联通,形成了全县的指挥调度网,实行扁平化、动态化、清单化管理,每天全县重要工作信息一网打尽,请示汇报方便快捷。

  作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田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通过入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3276户,贫困人口52109人,贫困发生率15.01%,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除“病根子”。面对摆在面前的历史考验,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刘明国,带领县委一班人,深入调研,讨论研究,谋划出了田东脱贫攻坚作战图。刘明国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将中央的好政策落到每一位贫困群众身上,让老区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

  县委书记刘明国(左三)向乡镇党委书记授予脱贫攻坚战旗

  突出高位推进,构建起从县到村层层落实责任的脱贫攻坚领导体系

  刘明国告诉记者:“县域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脱贫攻坚这个历史性任务置于这个大系统中来给予定位与进行顶层设计、全局谋划,才能真正实现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建之间的同向同力、协调互动与协同发力。”从田东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起,“化零为整”的系统谋划理念就落脚到政策的方方面面。

  走进田东县易地扶贫搬迁盛林安置小区忠盛童鞋厂“扶贫车间”,几排作业线上,有的工人在缝制鞋面,有的在裁剪布料,有的在钉鞋跟……一派忙碌景象。

  “计件算工资,多劳多得,每个人每个月有2500元以上,上班地点近,能照顾家庭,现在日子好多了。”李秋明边操作缝纫机边对记者说。作为盛林社区搬迁群众,李秋明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得益于田东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

  “搬迁之初,我们就谋划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的长效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和社保医疗、公共服务等方案和措施,一揽子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和生计问题。”田东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韦生直言,搬迁群众最大的顾虑是后续的长期生计怎么办的问题。如今,田东3671户搬迁户中,有3579户实现稳定就业,搬迁户就业率达97.5%。

  田东县易地扶贫搬迁林逢盛林安置小区

  以盛林安置小区为代表的易地扶贫搬迁是田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的一个样板工程。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中,田东确立了“系统思维、四化同步、统筹推进、一举多赢”的工作思路,推行“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工作模式。这是田东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例证。2016年以来,田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树立抓扶贫就是抓发展,通过扶贫促发展的理念,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整体谋划布局,确立了脱贫攻坚阵地战、产业强县持久战、新型城镇化大会战和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的“三大战役、一大保障”的工作主线,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全新局面,这成为田东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大亮点。

  思路决定出路,高站位才有大作为。三年多来,田东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着力构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体系,全县脱贫攻坚整体上呈现出扶贫政策从顶层谋划设计向持续落实落地转变、扶贫效果从逐步脱贫向稳定脱贫转变、扶贫工作从单方推进向综合施策转变的良好局面。

  组织领导集中有力,为田东建立“1+12”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提供了保障。即1个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县委班子成员参与;根据“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专设了包括综合协调、宣传、产业开发、资金保障等在内的12个专责小组,各相关指标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全脱产专抓扶贫。

  田东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挂点任务最重的乡镇,52名处级干部分别挂点161个行政村,每个县委常委包1个乡(镇),每个处级干部包一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第一书记,全县落实7033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贫困户“户户有扶”。

  三年多来,这些结对帮扶干部以对口帮扶为平台,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把各类扶贫资源精准地输送到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对口帮扶是扶贫攻坚主战场帮扶贫困户的“直通车”、加快脱贫步伐的“助推器”、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带领党员帮助困难群众拆除危旧房

  强化协同配合,全面构建扶贫开发政策配套融合的综合支持体系

  非常之事,需非常之策。围绕脱贫攻坚这件最大的难事,田东积极构建起强有力的支撑政策体系,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2016年以来,田东出台“1+10”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即1个《关于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阵地战的意见》和包括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就业创业、分类救助、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社会帮扶、脱贫监管、统筹城乡、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在内的10项长效机制,形成稳定高质量可持续脱贫的制度框架。

  “如果贫困户与经营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那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将贫困户与企业、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加快贫困户精准脱贫。”田东县副县长黄彩玲的话道出了产业与贫困户之间有效利益联结的关系,也为田东产业扶贫政策定下了基调。

  49岁的黄梅是作登瑶族乡平略村贫困户,想干事,无资金。田东推出金利养鸽项目后,定略屯成立了养鸽农民专业合作社。她承包了合作社的2000对种鸽,并从龙头企业获得种鸽、饲料、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2018年黄梅家庭收入18万元,顺利脱贫。

  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弥补了贫困户在养殖技术、市场销路等方面的短板,给合作社和农户带来了持久、稳定的收入,带动了当地养鸽产业发展。把产业与贫困户捆绑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脱贫的有效做法。

  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双增收

  “田东制定产业扶贫政策时,要求必须坚持农业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二三产业、职业技术培训‘四个全带动’,坚持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村产业发展方案、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合作机制‘三个全覆盖’。”田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建新介绍:“田东的产业扶贫不单单是为了扶贫,而是让产业围绕脱贫布局,让脱贫融入产业发展,真正把贫困群众嵌在产业链上,实现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一举两得。”

  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如何围绕脱贫攻坚投钱、用钱,田东县勇于探索,开出良策,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实现了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自2017年7月开始,田东针对财政涉农资金投向分散、资金使用效益低、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问题,改革创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

  按照这一做法,田东县把各级财政安排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以及补助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资金,全部统筹整合起来,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

  在此基础上,该县继续完善资金安排使用机制,精准有效使用资金。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民致富,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则,将资金投向这些项目:有一定规模和基础,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并已投入运营的产旅融合示范项目;有一定规模和基础并已投入运营的特色种养业示范项目;适度支持在建的、带动能力较强的产旅融合项目;在建的、效益大的特色种养业项目。对已建成运营的项目,新增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按当年新增投资额的20%给予扶持。

  “明确资金整合原则和范围,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打破行业界限,通过归并、分类化零为整,实现资金统筹使用。”田东县县长黄文明说,以发展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平台,把“零钱”化“整钱”,统筹用于涉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

  如今的田东,有的农旅融合项目已经成型,开始接待游客;有的园区特色产业项目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正在进行地面构筑物建设;全县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个安置小区均已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已搬迁入住3671户15234人;一所为移民搬迁农户配套的从小学到高中的一贯制教育学校,完成了主体工程,初中部于2018年秋季招生办学。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着实改变了这个县的产业结构,改善了贫困县群众的生活设施,增强了县乡两级的公益服务功能,加快了全县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改革效果立竿见影。2017年共整合使用涉农资金4.7个亿,其中1.38亿元用于重点培育和扶持了50个产旅融合和特色种养项目,撬动了8亿元的社会投入;50个大项目落地运营带动乡村就业2000多人。一批留得住、能带动的农业项目,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了持久动力。

  大力发展芒果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产业脱贫政策和资金投入政策是田东科学综合设置脱贫攻坚政策的缩影。在就业创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等脱贫攻坚的关键领域,田东因地制宜,用一套纲举目张、总分结合、成龙配套的“扶贫盛宴”,有效规范和保障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的政策体系,使田东的扶贫与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了全县脱贫攻坚“一盘棋”“一台戏”、目标一致、任务明确、分工协同、共同攻坚、一体推进的格局。

(责编:张桂贵、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