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草原“航母”破浪前行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打造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

王紫
2019年08月19日09:44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图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牧场的指针式喷灌机正在对小麦进行喷灌。郑永明 摄

  1954年,十万复转官兵,义无反顾地奔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开发荒地,献身边疆。在这里,垦荒者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在黑土地上留下了艰苦奋斗、开拓创业的闪光足迹。

  那时,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

  草原和北京紧紧相连;

  伟大领袖指引方向;

  扎根边疆一支箭;

  接过先辈套马杆;

  继续革命永向前;

  啊……

  当年,这首《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唱响全国,影响了许多人。

  时光荏苒,经过几代农垦人的艰苦奋斗,从垦区建设初期,只有2.8万亩土地,到2018年时,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拥有600万亩耕地、1000万亩草场、40万亩林地、13万亩水面;从业人员7.4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农垦的发展理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是我们农垦人的政治使命和历史责任。集团化、现代化、规模化是我们的主要特点,打造现代农牧业的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形成现代农业领域的航母,是我们呼伦贝尔农垦人努力的方向。”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喜说。

  呼伦贝尔农垦人何来勇气?日前,记者来到呼伦贝尔农垦场区进行走访调查。

  砥砺前行 绘崭新篇章

  1954年,居住在呼伦贝尔的“苏侨”回国,大量牲畜被留在这里。为了加快优良种畜工作进程,中央和政府拨出大量资金,收购回国“苏侨”饲养的三河马、三河牛。当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委员会和呼伦贝尔盟(2002年撤盟设市首府海拉尔)人民政府成立国营农牧场筹建委员会,并由各单位抽调干部专门领导国营农牧场筹建工作。

  1955年春,呼伦贝尔盟国营农牧场管理局统一领导全盟国营农牧场的工作,并先后建立了30处牧场。1986年,三河牛作为优良种畜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鉴定命名为“内蒙古三河牛”。

  上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的逐步退让,市场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当时,还未合并重组的海拉尔垦区也在随着形势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跌宕起伏。出现了粮食丰产但不丰收的怪现象,卖粮难困扰着企业。

  1995年,工商流通企业相继破产重组,让垦区从中汲取了教训,积累了经验,进行了深刻反思。全局工业企业亏损现象凸出,破产重组、濒临倒闭的企业时有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组成调研组多次对农垦的改革、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调研。海拉尔农垦在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实践,在反复中探索,在比较中思考,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解放程度不断提高。同时,结合国家关于农垦改革的若干意见,垦区改革发展的方向日渐清晰。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集团化、股份化、产业化”农垦改革发展方向,2004年,海拉尔及大兴安岭垦区将统一耕种的16个农场、8个农场的农业有效资产及机务、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员等先后组建设立为分公司,并与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大兴安岭农场局的资产和人员组建成立为海拉尔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海拉尔农垦和大兴安岭农垦两个农垦集团合并重组,成立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垦区的发展迎来了新阶段。

  “如今,呼伦贝尔农垦走过了65个年头,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国有总产值31.3亿元,粮豆油总产23.6亿斤;牧业生产稳中向好;职工人均收入59750元;按生产实现制计算,2018年实现经营利润1.9亿元。”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总经理,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局长胡兆民说。

  找准定位 促经济发展

  按照建设现代农牧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四个定位”的发展方向,持续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稳面积、稳产能、稳结构,2018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粮油总产23.6亿斤,同比增长27.4%。

  记者了解到,为了种植业基地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正在进一步加快农业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转化,大力推广绿色植保、精量播种、精准用药、精准施肥、保护性耕作和水肥药一体化等先进技术,逐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我们已经种植近80万亩10余种特色经济作物和中草药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胡兆民告诉记者。

  古里农场隶属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是下设八大农场之一,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是垦区最北部农场,地处北纬50°—50°35′,种植中草药条件得天独厚。

  “刚开始,我在自家菜园内试种了射干、独角莲、蒿苯、返魂草等15个品种。经过五年试验,最终确定10余种适宜大面积种植的中草药。今年春季,仅繁育的赤芍、防风、白鲜皮、金莲花等秧苗就达到100万棵,大部分销往外地。”古里农场药材种植“大王”任淑华向记者表示,经初步统计,今年的经济效益大概在50万元左右。

  同时,大兴安岭垦区的林下资源种植也成亮点。由于背靠大兴安岭森林,山产品比较丰富。

  “计划到2023年,垦区可以提供1万吨左右的蓝莓、木耳、蘑菇、榛子、灵芝等林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这些山产品配合上我们的米面油乳肉草和特色种养殖,将作为我们的产品类别里的一个丰富补充。”胡兆民向记者表示,下一步,打算通过旅游平台,解决垦区就业问题。通过旅游渠道把农畜林产品卖出去,这是终极目标。

  隶属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牙克石农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工商业协调发展的中小型农垦企业。2017年起,牙克石农场生态园开始了高端食用菌、灵芝的种植,农场推出了灵芝认领活动,受到了游客们的追捧。

  “牙克石农场生态园,是我们打造的一处集采摘、休闲、娱乐、科普于一体的‘市外淘园’。今年,农场结合实际,通过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将灵芝、食用菌、人参、黑木耳和蘑菇等林下产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项目,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牙克石农场潘勇场长对记者说。

  农牧结合 以牧业为主

  对于今后发展,胡兆民坦言,重点还是要关注2019年-2023年的发展如何谋划的问题。

  “计划用五年时间,把乳、肉、草、米、面、油,饲草饲料等方面的产能提高到400-500万吨左右的体量;第二个目标是把集团营收提升到200亿元左右,第三个目标是提高职工人均收入,从垦区角度进入到第一方阵。”胡兆民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计划几年内,将从现有的600万亩耕地中退出100万亩,用于深耕草产业。

  “首先要解决‘有草’的问题,我们这几年和中科院搞生态草牧业项目。对于如何把草产业做起来、做出来,已经具备基础条件。”胡兆民说。

  “其次,乳业和肉业也是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今后发展的重点。是由农转牧、以牧为主的落脚点。”

  “粮油的秸秆500万亩和100万亩的人工草地,加上1000万亩的天然草,再加上油脂加工企业的油粕,做出的饲料产业为我们的畜牧业暨牛羊做上游,这样从企业自身角度讲形成一个内循环。”胡兆民说。

  “除了乳肉兼用,三河牛还具有耐低温、耐粗饲的特点。通过中科院、农科院、中国农大等院校多年的观测,三河牛的乳制品特点非常明显。”胡兆民表示,通过农牧结合、以牧为主,最终进入市场的是乳制品和肉制品。

  胡兆民介绍,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探索利用混合所有制方式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组建了呼伦贝尔农垦薯业集团。与首农集团、天津二商集团、京东集团、海天集团等大企业合作日益加强,企业对外合作取得新突破。同时,支持大兴安岭垦区打造道地药材“北药之都”,扩大了农垦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成功举办“中国油菜新业态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芥花油之都·呼伦贝尔”授牌仪式,助力呼伦贝尔市荣膺“中国芥花油之都”称号。

  今天,呼伦贝尔已经成为草原上响亮的符号,这个符号便是“农业国家队”——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而这个大手笔正是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指导下的具体措施。现在,我们已见到一艘现代农业航母正在大草原上“破浪前进”,它必将为老百姓提供更丰富的优质农牧业产品,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张桂贵、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