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广德福:一个“三农”人的人生四悟

2020年01月09日10:04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经历着历朝历代、世界各国都没有经历过的沧桑巨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对“三农”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乡村振兴是千年难遇的宏图伟业,中国梦是激扬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伟大梦想。可以说,这是“三农”人难得的人生创业期。置身其中,参与其中,唯有殚精竭虑,努力工作,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今生!

  结合个人工作学习与生活经历,我浅谈四个方面的感悟:

  第一,关于眼界与境界。

  所谓境界,是指我们在人格修养、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它潜藏于人的思想意识,影响着人的言谈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理论学习时,曾经引用过近代学者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启示我们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要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刻苦钻研,即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终不悔;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治学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需要我们不懈努力、不断追求更高境界。

  要开阔眼界。境界与眼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用“井底之蛙”比喻眼界狭窄,用追求“蝇头小利”比喻境界低微,用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比喻目光远大、志向高远,所表达的,正是眼界之于境界的意义。

  风物长宜放眼量,眼界开阔的人,一定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契合节点;而眼界狭窄的人,一叶障目,片云遮天,只能夜郎自大,庸碌无成。视野所及,心之所思,行之所至,体现出的是眼界与境界的统一,没有开阔的眼界,就很难拥有崇高的境界。正如古人讲到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实讲的就是人要开阔眼界,博大襟怀。

  要彰显格局。格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格、胸襟、胆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大视野才能有大格局,有大格局才能成就大事业。”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一个故事,红军过草地时,炊事员一起床,不问锅里有没有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往哪边走,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前进方向的大问题。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干工作,哪怕是烧火做饭这样具体的事情,也要注意把方向、谋大局,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一个人胸怀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事。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为例,办公厅任务繁重、千头万绪,办文办会办事,协调服务督查,很容易限于日常事务。“善战者,求之于势”,做好办公厅工作,要善于跳出微观工作进行宏观思考,善于以全局思维谋“势”,主动认清“时”和“势”的新变化新要求,从大势大局中把握工作的正确方向、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当好“第一参谋助手”、“大服务员”和“高效督办员”。

  要提升境界。领导干部有了高境界、大格局,干事创业就会有动力,就能提振锐气、奋起勇气、永葆朝气。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树立了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人生境界的典范。2019年3月,总书记在意大利访问时的一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表达,充分彰显了总书记的博大胸怀,体现出大国领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敢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崇高境界。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处都能感受到总书记“革命理想高于天”和“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大境界、大情怀。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因劝皇帝不要信佛而惹怒皇帝,险遭杀身之祸,被贬蛮荒之地潮州。“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在遭遇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仍能心系苍生,造福一方。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关注经济,劝奖农桑;尊师重教,延师兴学,为潮州民生福祉殚精竭虑,功德长留民间。正是因为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他才赢得当地百姓的拥护。

  见贤思齐,涵养崇高境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胸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三农”工作的火热实践,就一定能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

  第二,关于担当与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领导干部不担当,就是对党不忠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要靠干部担当作为”。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要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要求,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我们干工作,要真抓、真干、真落实,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总说要让有为的人有位,想有为就必须通过实干,靠作为争地位,有为自然有位。大家只要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就绝不会被埋没,就一定有成长的机会、干事的舞台。

  要无私奉献。在任何岗位上,所有多担当的人,锻炼机会一定是最多的,能力提升肯定是最快的,素质一定是最高的;只有不怕事、多干事,才能会干事、干成事。任何单位、部门内部都会有分工,但“分工不分家”。领导交办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对你的信任,所以凡是领导交办的工作,都要用心思、想办法去干好。工作越多,证明你越有价值,工作干多了,你的业务领域就拓宽了,能力也增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持续发展自然就会更好。

  要履职尽责。我们“三农”人的责任就是为乡村谋振兴,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人生就是这样,只有勤奋工作,才有为人民服务的累累硕果;如果贪图享受得过且过,必然是万事成蹉跎,到时候悔之晚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久久为功,定有所成。雷锋做革命螺丝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要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钉钉子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接着一锤重复敲才能把钉子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有成效。

  第三,关于成长与成才。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极为关心青年干部的成长,明确指出“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总书记关于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成长的论述很多,内涵极为丰富,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人类因梦想而伟大。苏格拉底曾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所以要成长成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方方面面的考验与挑战,我们更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守初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另外,树立远大理想,还要把职业当作事业,把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三农”事业中,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中。

  二是要坚持终身学习。知识决定高度,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指出,“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需要每名干部都有过硬本领,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特别是青年干部,工作时间短,对“三农”业务的熟悉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更要注重学习、注重钻研,努力做到业务精、本领强。

  三是要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毛主席讲,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陈云同志说“用90%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决定政策”。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就要做到“四勤四有”,即“脑勤手勤笔勤脚勤”“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脚勤”就是指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到陕北延川县插队,同一列火车去插队的知青大多数人在插队一到两年内都陆续离开了,而他在陕北一待就是七年,是当时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里,他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正是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产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他谈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打败国民党,取得全国最后的胜利,我觉得就是胜在团结群众,胜在接地气、脚踏实地。基层是了解群众、了解社会的最好课堂,也是经受考验、增长才干的最佳平台。特别是青年干部,学历很高、底子很好,但是一定要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兴学习调研之风,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沉下去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拿出破解工作难题的实招、硬招、真招。

  第四,关于修身与立德。

  人生在世,我认为有三件大事:为人、处事、修身。中国古代非常注重德性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人的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也是我党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导向。道德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厚德方能载物,德不配位则后患无穷。与人相处,与人共事,做贤友,做诤友,做益友,不做损友,这就是德性。前段时间有句特别流行的话,“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要心怀善念。《论语》有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大到成就“三农”事业,小到成就他人的理想愿望,都是善念。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传世名句。古人讲,仁者无敌。为人处事,成功的背后都是一个“仁”字,积善成德,积德养运,天道酬勤,都是这个“仁”字的作用。勤奋工作,善待他人,志存高远,可以说是成功的秘笈。无论什么样的环境,见贤思齐,德行天下,机遇总会伴随你。

  要学会感恩。每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同志的帮助,对于这些,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感恩组织,给我们提供了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平台;感恩身边人,为我们成长进步提供帮助。感恩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心灵就会充满阳光。

  要慎独慎微。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都十分深远,并以此来砥砺标榜,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在修身立德的过程中,特别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保持初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持自重、自省、自警,慎独、慎初、慎微。

  时光浩浩,大国泱泱。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一名“三农”人,既有“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紧迫感,又有“不负韶华”的使命感、自豪感,我们一定要在实干中砥砺初心、磨炼精神,不辜负时代和人民期待,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广德福系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主任。本文是作者在2019年12月2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系统青年干部工作学习交流会上的即兴发言,刊发时有删节。)

(责编:张桂贵、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