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金台观察:做好“三农”事 全力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三农”事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小康社会的成色、脱贫攻坚的质量。
决战决胜之年,农村怎样建设,农民如何致富,农业向哪儿发展?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在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政策措施正为确保全面小康落地给出答案。
拓就业 促增收
打好脱贫攻坚战 让农民早日实现小康
“三农”向好,则全局主动。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的情况下,努力扩大就业渠道,让农民增加收入,是促进“三农”向好的首要之务。
“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贫困人口最多的举措。”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着重介绍了产业扶贫成效。据统计,全国832个贫困县,基本上县县都有主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立了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目前有10万多个这样的产业基地。在脱贫人口当中,约2/3是通过外出打工和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多种新业态,许多农村青年也走上了互联网“创业”之路。
“直播带货成了新时尚,对年轻人尤其如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文新毛尖集团董事长刘文新观察到,“战”疫期间,刚好赶上当地新茶上市,许多返乡的年轻人在淘宝上尝试做起了直播卖茶。“父母种茶,自己卖茶,增收效果还不错!”新业态,为许多人创业致富带来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如何稳,怎样保?具体到涉及“三农”的措施有: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也重点介绍了贵州省克服疫情影响保障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的各项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边缘户劳动力充分就业;想方设法稳住现有务工就业;多措并举开发劳务扶贫就业岗位;强化劳务就业组织培训工作;建立全省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就业机会增加了,创业门槛降低了,农民的致富道路越来越宽了。
增保障 惠民生
提升公共设施和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客观地说,目前我国城乡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广大农村在公共设施建设,社会服务配套上尚不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改善农村的公共资源和社会保障现状,是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今年中国将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现象可能仍将长期存在,有针对性的扶贫减贫仍将是一项长期工作。我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可以制订新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体系,增加精准措施,搭建新的应急救济、长效帮扶社会管理体系。”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
这也在各地形成更多共识。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代表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我们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确保全面小康成色更足更亮。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健康云南建设。要围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精准发力、补上短板,做好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把民生大事办好办实办长远。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已经向230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93亿元,代缴医疗保险费20亿元,向6.7万名失业农民工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4.1亿元。
环境更优美,生活更方便,保障更全面,中国农村正走在通往富裕、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之路上。
强产业 保安全
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要端在自己手里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问题至关重要,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中国还有数以亿计农民和产业工人,农业的发展也和他们的生计息息相关。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用4句话为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由于农业自然禀赋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高,导致农产品的竞争力较弱。而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农产品关系民生,产业本身又相对脆弱,抗风险冲击能力差,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国家都对本国农业实施一定的保护措施。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说,“以奶业为例,产业链上游是数百万养殖农户,中游是加工、销售的百万劳动大军,下游连接亿万消费者家庭。”他表示,三农是基本盘,民营企业是毛细血管,他们与实现全面小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同时又相对是发展短板,抗风险能力更弱,更容易受到影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斌代表对记者表示,今年春耕,农业生产物资价格同去年基本持平,“从各方面看,农产品价格稳得住。”
“从中央出台的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到省里出台的复工复产固定用工补助、县里出台的农民转移就业奖补资金等举措,都帮企业减轻了很多负担。”孙斌代表说,整条农业产业链成本降低了,农业企业自然能为“保供应、稳物价”作出更大贡献。孙斌代表认为,我国粮食储备充裕、粮油市场供应充足,社会上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丰富,有能力、有底气保持物价水平稳定。
面对困难,我们沉着应对;展望未来,我们满怀豪情。中国的“三农”事业发展充满希望,必将拥有更光明的明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