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专访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奠定乡村振兴基础

人民网记者 孟哲
2020年08月04日08:34 | 来源:人民网-美丽乡村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解决“三农”事业发展问题的前提。前不久,农业农村部编制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这是我国首次对乡村产业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文件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为此,人民网记者就《规划》编制背景、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有关情况,对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进行了专访。

人民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首次对乡村产业做出规划,对未来“三农”发展有何意义?

曾衍德:乡村产业内涵丰富、业态类型多样,涉及面也很广。乡村产业发展,对“三农”发展引领性非常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地阐释了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性,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农村部编制《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就是对这一重要论断的具体贯彻。《规划》对“三农”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农业。传统农业都是以种养为主,后端发展不充分,二三产业不发达。这是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更重要的一点,通过产业链延伸、功能价值发掘,使农业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发生质的飞跃,农业现代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

二是富裕农民。过去,农民都集中在传统种养业上,增收面不宽、点不多。现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在二三产业增收,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农业外”。更主要的一点,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比如,各地正在引导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就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是繁荣农村。过去,一些地方没有产业,资金进不来,资源盘不活,人也走了,乡村凋敝。现在,通过发展乡村产业,聚集更多资源要素到乡村,让产业兴旺起来,农村基础设施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改善,农村就更加繁荣了。

人民网:此次《规划》中,特别提及要推进农村创新创业,您怎么看到近年来兴起的返乡入乡创业热潮?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会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什么作用?

曾衍德:农村创新创业热潮兴起,标志着城乡格局在发生新的变化。由于历史和体制机制的原因,城市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都比农村多,在上世接90年代,兴起的农民工进城“打工潮”,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的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一定意义上讲,农民工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贡献是突出的。如今,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了新阶段,工业要转型升级,城镇要走新型道路,这一过程,农村成为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机遇,返乡入乡创业成为一种新热潮,这就成自然了。

农村创新创业发展将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动能。返乡入乡人员多是文化层次较高、应对市场能力较强、资金积累较为丰裕的人群,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对乡村产业发展有大的促动。特别要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思想和重大战略,给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内大循环,乡村产业是最大的潜力所在。我们相信,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创新创业的队伍会越来越大、层次会越来越高、领域越来越广,广袤乡村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农村创新创业在乡村振兴中将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领产业升级。过去,乡村产业都是“小散弱”的企业,资源利用不充分,质量效益也不高。返乡入乡创业者将以新的理念,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对农业进行全方位、深度开发,带动乡村产业“腾笼换鸟”“鸟枪换炮”“电商换市”。二是,引领产销对接。过去,乡村产业产品市场拓展不开、销路不广,也影响企业的效益。现在,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村营销体系,发展新型产销模式,使产区与销区、农村与城市更近了,产品销售时间缩短了、空间拓宽了。

人民网:在留住和吸引人才方面,各地应如何营造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

曾衍德:有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最能体现人才的吸流效应。尽管目前农村营商环境有很大改善,更多的人才向农村流动,这是一种新的趋势。但要把这一趋势引导好、实现好,还要做很多工作。从各地采取的措施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留人。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包括事业单位人员到农村创业。同时,各地还出台了吸纳人才的各类政策,包括创业补助、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去。现在看,各地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吸引人才到农村去创业。

二是环境留人。要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包括城市人才到农村去,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环境。比如说,一个地方有什么资源优势,到哪儿去申请办企业,需要哪些条件,应该有一个服务创业的窗口。近些年,不少地方都设立了创新创业的服务中心和投资的服务窗口,为到乡村创业的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

三是事业留人。现在,很多的城市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是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的带头人。今后,要弘扬乡村企业家精神,推介一批在乡村产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村企业家,对他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让他们愿意在乡村创业、扎根乡村,与农村繁荣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人民网:2019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000亿元。《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16.5%。要实现这么快的增长,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曾衍德:这些年,农村电商发展很快,一些乡土特色产品很快就进入城市消费者手中。这是信息化带动的新变化,也是乡村数字化的新标志。目前,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还不大,仅有4000亿元。《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1万亿元。这一目标,是可行的,实现这一目标,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引导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电子商务主体到乡村布局,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依托农家店、农村综合服务社、村邮站、快递网点、农产品购销代办站等发展农村电商末端网点。

二是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快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在促进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同时,拓展农产品、特色食品、民俗制品等产品的进城空间。

三是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环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抓住国家“两新一重”建设的新机遇,完善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人民网: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与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曾衍德: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对城乡融合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就是新时代的一个契合点。

一是推进产业融合。依托农业农村资源,融入城市二三产业的现代产业要素,将城市工业化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本理念导入农业农村,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以种养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支撑、以商贸服务为引领的乡村产业体系。

二是促进产城融合。在乡村产业聚集发展中,与城镇发展结合起来,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这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也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让产业的要素与城镇的发展有机衔接、共同促进。

三是带动城乡融合。在乡村中引入城镇的现代设施,使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镇逐步均等化,在城镇中引入乡村的田园风光、绿水青山等元素,使城镇的风貌与乡村逐步均等化,城镇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责编:孟哲、庄红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