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美丽乡村

坚守初心使命 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司处级干部理论学习读书班学习材料摘登

2019年08月14日15:19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学思践悟 走向未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宁启文

  1975年10月,在延安山窝窝插队7年的习近平被批准上清华大学,梁家河乡亲们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习近平动情地给大家说:“要不然我不走了,继续留下来干。”这话,他是第二次说了。1974年招考工农兵学员,他没报名,别的知青劝他说:“74年是个机会,万一将来政策变了,不再允许招生,你可就上不了大学了。”习近平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老百姓做点事儿。”他还说:“走不了我就在这儿待着吧,我本来就是个农民。”人生关键时刻的重要选择,总书记当时的回答今天看来仍然震撼人心!从中我们能看出总书记对老百姓、对农村农民的情怀。

  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重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们深刻感悟总书记真挚的“三农”情怀,深入领会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博大精神和丰富内涵,促使我们在抓好学习、带好队伍、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方面走在前、作表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我体悟至少有三方面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养成。

  一、学习“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

  这是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中饱含的价值观。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起点是梁家河,他在那里体会稼穑之苦和衣食之难,跟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此后正定3年,福建17年,浙江5年,上海近1年,中央高层5年,之后在党的十八大当选总书记,一直对农民念兹在兹,把农民当亲人,爱农、为农、重农、兴农,为全党上下树立了榜样。“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我们要做“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就要对标总书记,深刻感悟总书记“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把“三农”事业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无怨无悔为“三农”事业“献终身”。

  二、学习“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胸怀和担当

  韩长赋部长经常讲,“三农”工作,不管谁干,只要是为农民办好事,我们都欢迎。这体现的是格局,是大局观,也是全局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书记和党中央把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交给我们,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联合各方、调动各方、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向心力;另一方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钉钉子精神紧抓不放、一抓到底,用知重负重的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学习立根固本走向未来的本领

  这是方法论。本领高强,方能克敌制胜。新时代,“三农”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机构改革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越来越多,我们必须检视自己,思想观念和工作本领还能否跟上形势发展,是不是有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这迫切需要我们学好用好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搞对头,用战略思维把握全局,用辩证思维解决矛盾,用历史思维锤炼耐心,用创新思维推动发展,用底线思维守牢底线,提高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本领和能力。

  总书记讲,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把精彩的答卷书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站得更高的姿态、以看得更远的谋略、以想得更深的思想、以抓得更实的作风,奋力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责编:张桂贵、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