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必将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不容忽视。
乡村振兴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同时,要释放红色文化资源的强大活力。红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先辈在风云涌动的革命战争年代创造并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体现了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无产阶级带领广大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理想信念,彰显了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敢于牺牲等价值取向。要让红色文化成为激励和鼓舞广大农民及农村工作人员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要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在文化的传承中,应高度重视具有独特历史印迹的乡村传统优秀文化,充分发掘乡村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内在价值,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挥其在聚民心、教民行、化民风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要对乡村中世代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族训、乡规民约以及孝道文化等资源加以收集和整理。引导广大村民孝亲敬老、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并树立模范典型,带动广大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以及淳朴民风的培育。要高度重视农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乡村振兴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优化乡村文化市场管理,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维护村民的文化权益,不断鼓励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娱活动,满足村民的精神生活需要。
同时,还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作者:吴连勇 王艳利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